2013-12-10 09:14: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年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本着以民意为导向、创新为动力、机制为保障的工作宗旨,积极响应民生需求,着力打造信息化条件下的民生警务。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生警务、亲民公安”、“争当三员交警”等活动为载体,本着“为民心贴心,服务零距离”的服务理念,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建立了全方位、多触角、广辐射的车管服务网络,打造了亲民、便民、利民的车管民生警务新格局。
几年来,该所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一等功;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被省共青团授予“青年文明号”;被临汾市政府评为“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被临汾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先进单位”;被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五星级党支部”。2010年10月,全省公安交警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场会在临汾召开,车管所创新管理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严要求育警 带一流队伍
争当交通管理员、群众服务员和安全宣传员是全省交管系统开展的“争当三员交警,争创民生警务”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交警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为了深入开展此项工作,该所坚持“严把三关”:一是严把入口关。车管所进人始终坚持“逢进必考、政审从严、凡进必训”的原则,通过严格的选拔确保把品德好、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服务好的优秀民警吸纳到车管队伍中来。二是严把教育关。在狠抓全员业务培训的同时,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扎实开展理想信念、警示教育活动。利用“七一”之际,开展了“红色七个一”活动,组织民警学习党章、党史,重温入党誓词;“八一”期间,带领全体民警深入部队驻地学习体验;组织民警走进高墙,接受特殊廉政教育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增强遵纪守法、规范执法和亲民为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确保民警思想不抛锚,行为不越轨。三是严把制度关。抓牢思想,要靠制度约束。因此,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学习制度化、教育制度化、管理制度化、服务制度化、宣传制度化、轮岗制度化的“六化”机制,通过完善制度,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铁笼,真正在广大民警队伍中形成了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在严格治警的同时突出感性育警,柔性服务。积极开展“三访三评”活动,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处处关心民警,针对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温暖和柔软的方式营造家的氛围,创造一种和谐警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警务工作环境。同时,积极开展爱民实践活动,组织全体民警去敬老院慰问,感知“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以送温暖、送文化、送卫生、送平安、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激发民警的感性细胞,引导他们柔性执法。
高标准便民 树亲民形象
推行民生警务的核心是始终把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便民、利民上,打造亲民交警的关键是在为民服务上做文章。为了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该所围绕“四大阵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内容。
一是围绕两个大厅,提升服务质量。该所南、北两个大厅内安装了大型电子显示屏,装配了电子叫号系统和业务查询机,配备了等离子电视机和小电子屏幕,有等候区、便民服务区和免费填表打印服务区。实行的“四项特色服务”彰显着车管所的人文情怀:实行“一窗式”服务,每个窗口均可办理机动车和驾驶人业务,减少群众排队等候时间;实行导办服务,最大限度缩短办理业务时间;实行延时服务,办完最后一项业务再下班;实行特殊服务,对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在业务大厅、驾驶人考试场等所有办公区域开辟了绿色通道,针对残疾、孕妇、在校学生、外出返乡、现役军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不久前,一名孕妇申请希望在产前拿上驾驶证,车管所接到申请后即刻优先安排其在两日内考完了科目三和科目四,第三天便拿到驾驶证的准妈妈激动地说:“我真没有想到这件事能如此之快办结,车管民警的便民服务顺民意暖民心。”二是围绕便民服务站,拓宽服务领域。工作中,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办法,向科技要服务,在商场、社区、汽车专卖4S店、摩托车销售点等地设立便民服务站,最大化地为群众提供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三是围绕基层车管所,加大网络建设。实现支、大、中队车管业务全部联网,认真做好业务下放工作,将车驾管业务下放到大中队,实现更大程度的便民利民。四是围绕便民流动服务车,开展上门服务。启用车管便民流动服务车,利用节假日深入大型运输企业、广场、社区和偏远山区开展上门服务。
同时,该所还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变管理和服务并重,狠抓“五零服务、五小工程”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即: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堵塞小漏洞、解决小问题、化解小矛盾、送去小温暖、办好小事情),以此达到服务领域的全覆盖和服务效果最优化。
高起点创新 推民生警务
实践中,该所以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便民利民为主线,全力拓展服务空间,创新服务品牌,努力提高车管服务水平。几年来,该所共有四项业务在全省、全国率先开展。
一是率先在全省实行车驾管“四自一网”(自助办牌、自助办证、自选体检、自选检验、网上车管所)工作新模式。并开通公安便民服务在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补牌补证等19项业务,车管所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牌证通过邮寄方式送到群众手中。这项工作开展以后,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隰县一名村民因为车牌照丢失,原计划来临汾补办,听朋友说可以电话或者上网办理补牌业务,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网上进行了办理,结果很快就收到了补办的牌照。事后,他在网上留言说:“网上办理车管业务,既省钱又省力,真是便民利民的好事。”
二是率先在全国推行“双点建站”的车驾管工作模式。在人流密集、车流量多的加油站、大型超市设立了便民服务站,使老百姓在加油、购物的同时,就可享受到高效便捷的车驾管服务。三是率先在全省建成机动车远程查验监控中心。全市所有机动车安检机构全面实现远程查验,远程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功能,杜绝了安检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可能,避免了民警与群众直接接触容易发生矛盾的现象。四是率先在全国研发并启用机动车驾驶人科目一自助式考试机。在市区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社区、商场、驾校等地安装自助式考试机,随时可以让学员考试。
多触角延伸 抓宣传教育
按照全省开展的“争当三员交警、争创民生警务”活动要求,该所把好源头关,做好宣传员。一是依托便民服务站。向办事群众及驾驶人开展“点对点”宣传,印制宣传单、制作宣传版面、播放宣传片,大大增强了宣传效果。二是依托业务大厅。在大厅内播放公益片和安全事故教育宣传片,以直观的事实震撼、教育群众;摆放宣传展板,导办员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增强群众知晓交通法律法规的能力。三是依托流动服务车和短信平台。流动服务车先后深入客货运企业、集贸市场、乡镇、学校等地进行宣传;在《临汾日报》、临汾交警支队门户网站等平台,广泛宣传新部令、新业务及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四是依托全省首家高科技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该所建立的全省首家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综合基地,应用模拟驾驶、3D电影、事故现场演示等多种科技手段,引导办事群众接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该基地向社会开放以来,已接待驾校学员、客货运企业驾驶人、各大中小学学生及社会各界群众达3万余人次,达到了良好的宣教效果。记者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