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金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他就受家庭熏陶,形成了宽厚仁慈、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1993年,他与吉县文城乡王家垣村的姑娘白淑琴认识,二人一见钟情,并于同年底完婚,做了白家的上门女婿。
婚后的陈保金当仁不让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妻子是家里老大,两个妹妹还年幼,家中经济又比较困难,面对如此家境,陈保金从未嫌弃,而是四处奔走,东挪西借凑齐一万元为二老在王家垣开了一个便民服务部,让老人做点小买卖养家糊口。为使两个妹妹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又和妻子在城里租了间房子,承担起两个妹妹的生活监护权,供养两个妹妹上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1996年,二妹不幸被查出罹患心脏疾病,需及时做手术。岳父岳母都是没见过大世面的农村人,面对这般晴天霹雳,一时慌了神没了主意。陈保金一边宽慰岳父岳母,一边联系医院,向朋友筹措手术费用。最终二妹的心脏手术十分成功。如今两个妹妹都已大学毕业,一个在临汾成家立业,一个在北京安居乐业,每每提起大姐夫陈保金,她们总是赞不绝口,为有这样一个好姐夫而自豪不已。如今岳父母年岁已高,陈保金便在县城买下房子,把两位老人接到城里享清福,不让二老再干体力农活。村里的果园由他一人包揽。陈保金一点一滴的关爱,使两位老人逐渐消弭了当初无儿的遗憾,可以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们和邻里闲谈时常常“自夸”找了个好女婿:“‘谁说养女不如男’,依我看,‘女儿也是传后人’。”陈保金为人本分,平易近人,在村里口碑极好,深得村人好评。他经常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干活,尽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乡邻,用实际行动解除了全乡所有实行计划生育夫妻的后顾之忧。他是新时期上门女婿的好范例,他的为人处事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记者王小庚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