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为提升村民道德修养,倡导健康、文明、团结向上的农村新风尚,尧都区贺家庄乡以“一户一个道德明白人,全乡培养一千名”为目标开展了乡村“德治”活动,道德文明之花悄然绽放。
贺家庄乡是尧都区东部丘陵山区,村与村间距远、信息闭塞。多年来,村民有红白喜事都要请乐队,吹拉弹唱,不仅开支大,而且掺杂封建迷信,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个别青年人懒散守旧,言谈举止欠文明礼仪,甚至打架斗殴、家庭不和、不赡养老人……乡党委书记孙新峰在走村串户中感悟到,要想治“愚”,必须培育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为纽带,以身边的道德模范行为示范引领,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在他的倡议下,全乡从家庭文化建设、家庭环境建设、家庭语言建设、家庭行为建设、家庭经济建设五个方面,吹响了广泛开展文明礼貌教育、科技文化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健康卫生知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精神教育为主题的“培养道德明白人”主题教育活动冲锋号。14个行政村相继成立道德理事会,“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带头响应,坚持从自身做起,把活动持续引向深入。
率先垂范抓“德治”。郭万荣是东坡村道德理事会会长,他的智能手机里,“8月、9月清洁检查记录”中存有23幅照片、2000余字的文档。照片全是他用手机拍的,有的屋舍整洁,有的柴火乱堆,有的棚歪顶破。在村里第三次道德讲堂上,郭万荣向村民们曝光文档,照片对到户、问题点到人,讲了近2小时,“挨批”的人脸上火辣辣的。在村里开道德宣讲会、进院子查卫生、对不良言行劝止、寻找身边的真善美典型……一年多来,郭万荣忙得风风火火,“檩子烂了要整房,德行坏了家遭殃。我们闲不起、软不得!”郭万荣道出了他敢抓、敢管、敢过硬的理由。通过在“德治”上的工作量投入,东坡村今年的星际文明户占到全村的70%。
道德培养入“骨髓”。该乡针对不少村民乡村归属感下降、村庄公共事务参与性降低等诸多困境,向民众推行友善、诚信、互助、和谐、安康等价值观,用道德培养这个“黏合剂”,发挥地缘、人缘和亲缘优势,重新凝聚认同。苏寨村有个“新时期怎么尽孝”的故事,引发了村民的思索。张天标和老伴,都是耄耋老人,一个眼睛看不见,一个腿脚不方便,两位老人的各种政策扶持资金不少,不缺钱。缺什么呢?乡、村干部在走访中发现,缺人手给他们添过冬的柴火。于是,村里组织10余人砍了一天的柴,拖去送给两位老人。此后,这件事成了贺家庄乡村两级道德讲堂的必讲范例:尊老尽孝不再只是“给钱”那么简单,要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帮老人所需,还要学会和老人聊天,让老人心情舒畅。
类似事例,各村道德理事会都要汇聚到乡里,乡里组织制作成培育“道德明白人”的视频教材《寻找身边的典型》、书本教材《贺家庄榜样》。如今,教材收入典型20多个,教育和激励了更多的人。
明白人带领耕“沃土”。“道德明白人”可以成为连接左邻右舍的桥梁,让户与户、人与人之间友善和睦,以他们的嘉言懿行和友善博爱的胸怀垂范乡里,引领人们形成崇德向善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扩展开去、传承下去,使之成为涵育乡风、敦化民风、醇厚人心的持久力量。赵北河村对“道德明白人”的呼唤曾经很迫切。该村有2家企业,买进机械材料,运送产品出山,免不了车来车往,路压坏了、声音嘈杂了、半夜被吵醒了……农村人清静惯了,总有村民与企业争长短,“拉锯战”持续不断。怎么办?该村用利益导向机制约束村民,利用大喇叭和墙报等载体宣传“道德明白人”的事迹,与全体村民签订了村民道德行为规范考核责任书,跟村级企业签订了文明诚信经营责任书,优惠或补助项目直接挂钩。通过各类考核,企业和村民各守其约、各司其职,相安无事,大家不仅有了“颜值”,而且还有了经济奖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前该村表彰了9名道德典型,通过他们传帮带、熏染乡风,让全村村民都懂得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成为全乡“培养道德明白人”标杆村。 (李艳庭)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