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找活忙 谨慎打造“护身符”

2014-02-13 19:46: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成华)又是一季“务工潮”,找活怎样才踏实?随着春节帷幕的徐徐落下,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又背上行囊,开始书写全新的《打工日记》。然而,面对五花八门的招工信息和形形色色的中介机构,怎样才能防止被“忽悠”?签订劳动合同,又该如何多个“心眼”?2月12日,记者走访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科科长闫建信,为广大劳动者“答疑解惑”。

据闫建信介绍,一般来说,进城务工人员都是通过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或者亲戚、朋友等熟人介绍的方式,来寻找工作机会。而往往由于自我防范意识、劳动维权意识等相对比较淡薄,常常会不知不觉地跌入“陷阱”。

“从找活的途径来看,现在,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往往采取熟人‘牵线’的方式找工作,在工资待遇方面,常常是‘说’的比‘拿’的高出很多,借此所谓的‘高薪收入’来对求职心切的务工者进行诱惑。结果去了实地一看,谁知却不知不觉掉入了非法传销的陷阱中。”为此,闫建信特别为前往外地的务工者提个醒,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是去当地的人社部门、工商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事先“摸底”,查看用人单位,是否进行了登记备案,同时,对企业提供的招工信息也应当做到心中有数。

月嫂、护工、钟点工……作为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桥梁,每年春节过后,各大中介机构也成为了务工人员首选的“香饽饽”。然而,如何才能避免“黑中介”的“暗算”?闫建信为大伙现场支招。

“在中介机构找工作时,一定要查看是否‘三证齐全’,也就是《职业介绍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及《收费许可证》,同时,以上证件必须上墙公示,并标注有举报电话。”同时,闫建信说,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应当是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如果遇到像似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老板组成的“皮包中介”,而未具备任何证照,最好不要去选择。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非正规的中介机构,常常是收费项目繁多,比如报名费、健康费、押金等,多在100——200元不等。务工者在求职时,一定要弄清相关缴费标准和规定,不要轻易缴费。

辛辛苦苦找活干,劳动合同来维权。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来讲,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为此,闫建信提醒广大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相关条款。比如劳动报酬,一定要写明工资支付标准、支付项目、支付形式以及支付时间等具体内容,以便将来发生劳动争议时,能够有效维护劳动者自己的合法权益。

“口头协议不能等同于书面的劳动合同,一旦出现用工纠纷,也给我们在处理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任何一个重要环节、关键细节都不可忽视,打造好自己的这个‘护身符’。”此外,闫建信提醒广大务工者,一旦与用人单位出现纠纷,可拨打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电话1233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举报投诉电话2091620,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