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警务站 为民保平安

2014-03-18 08:42: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常常会让人想起早些年临汾街头的老式警亭,如今,“消失”的警亭又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矗立在了我市城区多个主要街道,成为震慑犯罪的“警示窗”,为百姓的平安保驾护航。

去年,为提高街面见警率,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市公安局直属分局结合城区发案特点,在城区迎春南街、平阳南街、南外环路、五一西路等多个重要街道、路口设立了复合型警务工作站,主要承担接处警情、巡逻防控、治安盘查、应急围堵、交通疏导、便民服务、宣传提示等职责任务,实现警务前移、警力下沉、重心下移、让警务活动立足基层、扎根社区,“零距离”为群众服务,进一步推进“民生警务、亲民公安”建设。该工作站实行“每班三人,每天三班倒”、“流动和定点”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工作时间为每天早8时至晚10时,每个警务站配备一辆摩托车,巡逻民警以工作站为点,摩托车为线开展区域网格巡逻,警务车在主要街道路面巡逻联防布控,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5分钟巡防堵控圈,成为震慑犯罪的“警示窗”、发现犯罪的“过滤网”。

在市区鼓楼警务站,记者看到,站内配备了3个特别的“箱子”,分别是便民服务箱、多功能箱和宣传材料箱。在便民服务箱内配备了一些常用药、绷带、碘伏、针线等应急用品,多功能箱里,民警贴心地准备了雨伞雨衣、胶带等物品,以便随时帮助有需要的人们。站内还专门配备了一台电热水桶,随时能为需要的市民和出租车司机提供热水服务。每个警务站的民警,就像百姓的“保护神”一样,时刻准备着为百姓提供服务,随时保卫着百姓的安全。

2013年11月19日,市民任先生驾车行驶至解放路立交桥头,突然一辆白色的大众轿车撞了过来。经任先生查看,驾驶大众车的司机是喝酒后驾车,而与这名司机在一起的朋友下车后,二话不说便要动手打任志刚。当他感到孤立无援时,在平阳广场警务站执勤的民警正好巡逻路过,及时制止了此事,保护了任先生的人身安全。事后,任先生来到市公安局直属分局防暴巡警大队,将一面写有“尽职尽责情系百姓”的锦旗送到执勤民警手中,以此表示真挚的感谢,他激动地说:“感谢警务站民警们的尽职尽责,救我于危难之中。”

2013年12月3日,在市区鼓楼西街一处花池,一位老人突发疾病倒地不起,一时间围了不少市民,鼓楼工作站民警发现情况后,及时来到老人身边,将老人抬上警车,第一时间将患病老人送到专医院,并联系到老人的家属。

2013年12月6日,市区平阳广场站点执勤民警接到市民史秀民报警称其女儿离家出走几个月,音信全无,家里人十分着急。接到报警后,该局巡警大队民警通过照片信息在辖区内开展寻人工作,经过细心查找,于12月7日下午,在平阳广场将其找到,并与史秀民取得联系。史秀民对民警的热情帮助表示万分感谢,并对警务站的工作效率连连称赞。

今年1月18日,一个小女孩哭着走进市区平阳广场警务工作站找“警察叔叔”,称自己“找不到妈妈了”,执勤民警见状赶紧安慰小女孩,在询问了女孩与父母走散的经过后,执勤民警领着小女孩来到平阳广场上寻找其父母,终于在拥挤的人群中找到了小女孩的父母。事后,小女孩的母亲特意向帮助她们的民警赠送了一面锦旗以表谢意。

……

每天,发生在警务站的事情不少,尽管其中大多是问路指路、借用打气筒、兑换零钱、送醉汉回家等“小事”,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为百姓提供着大大的方便,温暖着临汾百姓的心。自警务工作站设置以来,市民们的称赞之音不绝于耳,一位老大爷竖起大拇指告诉记者:“这警务站真是好,每次看到里面的值班民警,我都感觉很有安全感,警务站不但是服务咱老百姓更是保护咱老百姓,能起到震慑犯罪的作用,走在咱临汾街头特有安全感。”(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