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 玩出的“时髦病”

2014-03-18 10:01: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天下子不愁。”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家中的父母都会准备一桌好菜期待着子女回家,不曾想“千呼万唤”才回到家中的孩子却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还不时对着屏幕傻笑两声;朋友间的一次聚会却被刚进门的一句“你家wifi密码多少”,给弄得兴趣全无……你有手机依赖症吗?在没带手机或者没有无线网络时你是否会变得无所适从,智能手机在方便了你我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在与家人、朋友聚会时你或许该关闭手上的“三寸”世界,别让它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冲淡了彼此间的情谊。( 苏亚兵)

年轻人 手机网络不能缺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这本是一句网络上流传的笑话,而在现实中却真实地描绘出当下人们对手机依赖的现状。

“现在如果出门没带手机,不夸张的说,比一个人到了外地忘带钱包还难受。”今年35岁的张明,在市区经营着一家汽车美容店,他说自己有两大爱好,一个是爱车,另一个就是爱数码产品,像“psp”、“xbox”之类的游戏机他都有,可是随着手机的发展,他发现能随时随地上网、玩游戏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更适合他,所以他又迷上了智能手机,平时在工作闲暇之余就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看小说。“手机比较小巧,可以坐着、躺着,甚至钻到被窝里玩,现在我连电脑也不开。”张明说,看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管有没有电话,都会时不 时地掏出手机看一下,哪知刚把手机装到兜里,才发现连时间都没有看,现在刷微博、看新闻、浏览朋友圈成了他工作外的“主业”了。

“‘wifi密码多少?’、店里有wifi么?’像这样的问话我每天都要回答很多次,多年以前客人在等餐的时候都在聊天或者看电视,而现在却变成了低头看手机。”在五一西路经营着一家饭店的张临生说,他店里虽然没有电脑,但是为了迎合就餐的年轻人专门安装了无线路由器,原先安装的电视机现如今也好久没有开机了。

随后,记者在五一西路的几家餐馆了解到,由于临近着山西师范大学,前来就餐的客人大多是大学生,许多人进门不是先找座位,而是询问是否有wifi网络,有无wifi网络严重影响着客流量。(记者 苏亚兵)

 

手机依赖症 学生成“主流”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人们渐渐形成对手机的依赖,学生成为了手机依赖症的“主流”之一。

在解放路第三小学门口,记者遇到了接孩子的任女士,就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任女士说道:我家孩子上四年级,平时就喜欢在手机上玩游戏、看动画片。上学不让他玩手机,怕影响学习,完成作业没事时才让他玩一会儿。”记者问到时间长了孩子形成手机依赖症后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任女士表示还没有这方面担心,孩子还小能管住,应该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山西师范大学,记者了解到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有的甚至两三部手机,一部手机是临汾的号码,另外一部是家乡的号码,两个手机轮换着用。手机功能增多,除了传统的通讯功能给家人报平安,手机上QQ、看电影、浏览网页、关注朋友圈、玩游戏等都会增强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甚至睡觉前都要玩会儿手机。大一学生侯文涛表示对手机就很依赖,出去时总是摸摸口袋,有时忘带手机了就感觉很不自在。没事时,掏出手机就想玩会儿,看看朋友的新动态,聊会儿天等等,经常玩到凌晨一两点。

我市实验中学,学校禁止学生在校期间带手机。在实验中学任教的孙老师告诉记者:“初中生对手机依赖还不是很强,高中生对手机依赖就很明显,有的学生偷偷带着手机,下课上厕所时就拿出手机玩。学生上课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不好好听课,总是想着躲开老师玩会儿手机,非常影响学习成绩。”(见习记者 张森辉)

 

老年人 手机时代被依赖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年轻人变成“低头族”,可是一些年近花甲的老年人,也在顺应社会的发展,他们被手机所累。日前,记者来到建设北路铁二区,这里住的大多是铁路退休老职工,看看他们对手机有没有依赖。

“我和老伴儿在这里住,儿女也都各有家庭,大儿子在铁路上班,跟车忙得很,老二做生意也基本上见不着,闺女嫁到了洪洞……”在铁二区和一些老人下象棋的刘老汉向记者说道,基本上和儿女们联系就靠手机了。有时候想孙子了,就打个电话,刘老汉的大孙子在太原上学,只有寒暑假才能见着,老二家的孩子上高中,基本上也不怎么见,老俩口一天就盼着手机响。说话间,刘老汉的手机响了,“喂,在小区,这就回去。”原来是老伴儿打的。“人老了出门不带个手机,老伴儿不放心。”刘老汉说完,就顺着路往家走了。

和刘老汉一样,带手机出来,方便和家人联系,图个安心。另一个棋友老王说:以前也不爱带手机,有一次,女儿休假说要带着老俩口出去旅游,老王不愿意出去,女儿一家就带着老伴儿旅游去了,家里就剩老王一个,正好邻居老刘也是一个人在家,老哥俩下棋一下就是半宿,而且手机也没带身上,老伴儿晚上打电话没人接,这下子可把在外的亲人急坏了,给临汾的亲戚打电话,去家里看就是敲不开门,担心父亲安危的儿子连夜从外地开车回来找他……这次教训后,老王不管走到哪里都把手机带上。“没有它可不行,必须叫儿女们放心……”老王感叹道。

记者采访了该小区的几位老人,他们虽然不了解手机上的功能,也就是打个电话,甚至好多老人都不会发短信,但是按他们的话说,别看这玩意小,出门不带会出‘大事’的!”这些老人们,他们不是城市中的”低头族“,也不是手机控,但是在这个信息时代,手机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被依赖上了。(记者 郝海军)

 

 

心理专家建议 莫被手机奴役

随着手机的普及,它已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是即时通讯服务,还是休闲游戏,手机的存在价值被日渐放大,人们对它的依赖也日渐增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出门在外,如果手机不在身边,心中就莫名其妙地焦虑,更有甚者会对手机产生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日前,记者走访了我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于青老师,就“手机依赖症”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咨询。“首先先了解一下所谓的手机依赖证,我这里有几种通用的心理诊断测试,比如当你的手机在眼前时,你会不会感觉手机在响,可实际上手机并没有响;还有比如当手机没有信号时,你会不会发脾气;再有就是比如别人的手机响了,你会不会感觉自己的手机也响了等等。”于老师表示,如果发现你有上述的状况,那就表明你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对手机有了依赖症。

“现在使用手机十分普遍,对手机的依赖也是一种常态,但过分依赖就是一种心理问题了。”于老师表示,大量使用手机的多是成年人,当使用手机变成习惯,甚至是一种自然的身体反应时,就会对手机产生强大的依赖感,常见的一种现状就是手机丢失或暂时无法使用手机后,心里会感觉失落,会胡思乱想,更有一种焦虑的感觉,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心理疾病。

“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手机依赖症多是一种类似与网瘾的存在,长期任其发生,孩子可能会被手机所‘奴役’,不但影响学习,还会给孩子在未来成长中的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于老师说,成年人要想摆脱手机依赖症,首先需要打破手机带来的舒适感和方便性,在通讯交流上,能少用手机就少用手机,要随时提醒自己,手机只是一种工具,不是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一部分;未成年人需要引导使用手机,不过还是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过早地配置手机。(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街头警务站 为民保平安

 

下一篇: 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