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龙舟;组队俩月;首次参赛;取得佳绩。
4个关键词,组成一条极具震撼力的消息:“在3月2日举行的中华龙舟大赛海南万宁站比赛中,组队仅两个月的临汾汾河龙舟队,首次参加比赛便取得总成绩第七名的佳绩,也创下了我省龙舟队在中华龙舟大赛中的最好成绩。”这条消息击中了我,也催促着我去解开其中的一个个问号。
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这是一支由市汾河公园在职员工及龙舟爱好者组成的新生力量,也是我市第一支龙舟队。27名队员大都是“90后”。
提及汾河龙舟队,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卫甲玺,市汾河景区水务科负责人,这支队伍的灵魂人物。“组织龙舟队的想法,来自于我的日常工作。”顿了顿,他补充说,“我主要负责汾河水上船只和快艇等运营工作,以及安全巡逻、水上打捞和清淤等。”
卫甲玺每天工作于这片水域,自然熟悉这里的一切。看着眼前“一川潋滟清水,两岸怡人锦绣”的美景,热衷于体育运动的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这样好的自然条件,何不组织一个龙舟队?”当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公园领导,便得到了大力支持。很快,一支名为“临汾汾河”的龙舟队正式成立。
赛龙舟,这个在我国南方颇为流行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于北方内陆城市而言,开展得并不普及。但这并不影响队员们的训练热情。回忆初次训练时的情景,卫甲玺说:“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龙舟,队员们都感觉到了其中的困难。”
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队员们无论在技术还是体能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为了在参赛时能保持良好体能并取得良好成绩,队员们每天都需要训练。对于训练强度,卫甲玺说了这样一句话:“那段时间里,其中一名队员整整瘦了9公斤,还有一名队员的两个臂围差了3公分。”
“今年春节期间,全队只放了两天假。”卫甲玺说:“当时我们还聘请了国家龙舟队舵手、广东龙舟队教练刘田和来执教,就是为了让队员们的技术更成熟、更快地提高成绩。”
这是一场怎样的赛事?
这是一场国内级别最高、竞技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顶级龙舟赛事。今年中华龙舟大赛海南万宁站的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2支顶级龙舟队参与角逐。
赛前两天,汾河龙舟队的队员们抵达海南万宁。还没来得及放松旅途的劳累,一个更为严峻的考验摆在了他们面前——比赛在海面上进行。
“相比静水河面,在海面上划舟更难。因为海浪、水深和暗流等都能对划舟产生影响。”汾河龙舟队队长孙鹏勇告诉记者,看着一个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龙舟强队,对比自己的队伍——组队时间很短、未经系统训练、缺乏大赛经验——他信心不足。
“抓紧时间适应海面上划舟,我们拼一把!”孙鹏勇给队员们“打气”,其实也是为自己坚定信念。两天时间里,针对自身存在的弱项,队员们进行着突击海上适应训练,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
由于队伍刚刚组建,在全国大赛中没有任何记录,写有“临汾汾河”字样的龙舟甫一亮相,就引起了所有参赛队伍和媒体的注意。中央电视台在赛事直播时,对汾河龙舟队的评价是:“这是一支非常新的队伍,充满活力和激情。”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新生的队伍成为比赛中“杀”出的黑马——在3月1日举行的预赛中,临汾汾河龙舟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龙舟队进行了激烈对抗,最终突出重围,杀进决赛圈,取得了200米直道竞速和500米直道竞速两个项目的决赛资格;3月2日,在最先举行的200米直道竞速决赛中,临汾汾河龙舟队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绩;在随后举行的500米直道竞速决赛中,又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这是一种“同舟共济、吃苦耐劳、奋勇争先、挑战自我”的龙舟精神,也是这座城市的内涵所在。
“通过参与龙舟大赛,可以更好地宣传传统龙舟文化。”对于汾河龙舟队,市汾河公园负责人孙保有一直都很关注,“他们的这种龙舟精神,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骄傲!”
这一消息在我市某论坛上一经发布,便引来无数网友为其“点赞”。其中,一个名为“老船长”的网友这样回复:“偏图念哩么!”这句极具本地特色的方言,代表了众多市民对于汾河龙舟队的高度赞扬。
“赛龙舟绝对不是个人可以完成的,它要求每一个队员都必须有着团体合作的精神。”孙鹏勇的语气很是坚定,“汾河龙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孙鹏勇的话得到卫甲玺的认同。他说:“要说划龙舟其实并不难,但难就难在每个人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桨手、舵手、鼓手,都要做到协调一致;划桨、回桨,大家动作一致了才能使龙舟快速前进。”
尽管最终没能登上领奖台,但能代表临汾参加中华龙舟大赛,汾河龙舟队的队员们一致表示:“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也充满了自豪感。”
孙保有自豪地告诉记者,赛事当天,看着“临汾汾河”的字样一次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画面上时,“我心里特别激动。这不仅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临汾的知名度、扩大了临汾的影响力。”
(记者 卞志强)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