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知耻之说,尚在空言,当以雪耻为急焉。然能知耻即能雪耻,故知耻为雪耻之本……”82岁的王见喜把他高中时的课本塞到记者手里,拍拍胸脯说:听我一字不落地给你背下来。”“这是小时候学的东西,记忆很深,背不会可都要挨板子啊。”王老手里的书本已经泛黄,薄如蝉翼的纸张全部是单面印刷。书名均是手写的《文言对照初学论说精华》,共分为四卷。
王老背诵的文章为第三卷第一篇《知耻论》。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大家熟知的《孔融让梨论》,更有《说衣服》《说蜘蛛》《说棉》等文章对日常生活描述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但奇怪的是,同为一套书,封面上的名字却不是一个人的,有一卷的名字甚至被涂抹更改过三四次。我们那时候没有钱买书,这些书都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有父亲的,有舅舅的,还有叔叔的。”王老指着炕上的书一一介绍。
翻开书本,扉页上对这套书做出了介绍。“本书取材,适合于小学校三四年级学生之用。其内容含有民众化、社会化、平民化、人格化、科学化;凡违背三民主义者,概不采取。至于文体,则记叙、说明、议论、诗歌,莫不全备。
每篇之后,复列有篇段、注解、练习三项;最适合于儿童之自修与应用。”落款为“上海广益书局出版”。
根据这段介绍中提及的“三民主义”,这套书出版于民国时期或民国以后。
王老小心翼翼地翻动着书页,只见书内的每个段落中,都有他用红笔和黑笔对标点符号进行的重复标注。
在这本书的最后,附有一张白话文标点符号表,对不同的标点符号都做出了说明,除了几处用法不多见以外,其余大部分解释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标点用法大同小异,其中“:”被称为“支点”,;”被命名为“半支点”,表示比逗点长,比支点短的停顿,|名为“竖线”,表示意义突然中断,竖在中间”。
“你可别小看这些书,都是‘百岁老人’呢。”王老紧接着递过来一本《绘图千家诗》,封面的另一面写着“民国三年夏上海锦章图书局印行”。书内密密麻麻布满的诗词,注释。每页上都有相应的图画。书中对《绝句》做了如下注释,黄鹂,莺也;鹭鸶,水鸟也。此言春日之景,黄鹂对对飞鸣翠柳之中,白鹭偏偏飞舞青天之上,开窗而对西岭,千秋之积雪存焉。出门而望河干,则东吴之舟船泊焉,皆眼前自得之景也。唐杜甫,字子美,京兆杜陵人,仕至工部郎中,左拾遗,与李太白同时为一代诗人之冠。”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