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亢亚莉 实习生 王俊雅)5月11日,家住教授花苑的张女士拨打本报热线反映,前两天她在网上购买了一个U盘,却发现有严重的“减肥现象”,当天中午记者如约见到了张女士。
张女士告诉记者,前两天她花42元钱在网上买了一个16G的U盘,刚买回来时,点开属性看到显示为16G,但只存了一些小容量的工作资料,想再存东西时却怎么也存不进去,再点属性时,发现显示空间竟然已经为0。”无奈之下,张女士找了一位对电子产品有研究的朋友对U盘进行了测试,结果被告知这个U盘是假的。“朋友对我说,这U盘原本容量只有2G,是被人用特殊的软件刷成了16G。”无独有偶,市民翟女士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翟女士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在地摊上买了一个8G的U盘,回到家插到电脑上一看,发现U盘的内存竟然少了2G。”第二天去找商家理论时,却发现对方早已“逃之夭夭”。
近年来,随着U盘的普及,不少市民购买的U盘都曾出现过问题,或是容量缩水,或是速度变慢。
市民李云告诉记者:我通常拷文件时都会往U盘里拷一份,电子邮箱里存一份,以防出现问题!”那么,在购买U盘时,怎样才能辨别真伪呢?在傻二电脑城经营电子产品的张先生介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拷贝大容量的文件再提取,看看文件是否有损坏,以此来界定U盘的空间大小。他建议消费者,买U盘、移动硬盘时,尽量到正规渠道购买主流品牌的产品,及有保修期和防伪标志的品牌,买时最好索要发票,以方便维权。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