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临汾日报晚报版连续关注了市区公交车上存在的不文明现象,每篇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微小,却真实地反映了在今天城市文明进程中的种种不和谐。之所以要对这些不文明现象进行集中曝光,初衷就是期望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反思,乃至讨论,以发挥新闻媒体传播正能量、宣传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
如今,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出行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如同一个个“流动窗口”,在这个小空间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往往会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因而公交车又被称作“城市名片”。
客观地说,得益于近几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事业投入的加大,市政府以民生思维斥巨资购进崭新公交车,大大改善了市民的乘车环境;公交公司等部门适时增开线路、延长班次、加大频次,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就近乘车。与此同时,公交司机的素质、形象和服务态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城市文明更多时候体现在每一位市民的言行举止之中。因此,此番对于公交车上不文明现象的关注,本报记者更多时候将视角对准了如你我这样的普通市民。我们看到,无序挤车、故意逃票、霸占爱心座、一人占俩座;秀恩爱、吃食物;大声喧闹、无端向司机发难;孩子随意大小便、领着宠物进车厢……不一而足。或粗俗,或滑稽,或不可理喻,部分市民放松对自身的约束,任由自己的不文明言行,这看似是个人的事,也称不上普遍现象,但影响车厢内整体氛围,干扰其他乘客乘车情绪,乃至影响行车安全是不争的事实。
有评论曾说,细节影响文明的深度,细节掣肘文明的宽度,唯有注重细节才会将城市文明进一步深化、升华。之所以在市民素质普遍提高的今天,临汾公交车上还有种种不文明言行发生,一者有些人总以为文明是他人的事,习惯我行我素,任性而为;二者有些人虽有文明之心,却对小节不以为然,容易无意为之而浑然不觉。无论哪种情况,不文明言行都会被别人鄙视为素质低、没教养、粗俗野蛮,必定会越来越不被见容。本报对于公交车上不文明言行的揭短亮丑,恰恰就是欲使市民对照、校检自我行为,明辨知耻,尔后约束自我,自觉做一个有素质的文明市民。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媒体本就义不容辞。
不惜笔墨曝露不文明言行,落脚点还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唯有千方百计地使文明意识深入人心,才能使之转化为自觉践行。孙宗林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