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为政清廉,官之重品;清廉本色,人生底色。在大力推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应当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守廉洁自律的政治底线,努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把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事业落到实处。
坚守底线,努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必须廉洁自律做到思想上的干净。《礼记?大学》中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深刻诠释,并且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古人还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百行以德为首”。这些都是指的做人、做事与做官,修身与立德的道理。所以说,人可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作为领导干部,要具有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砥柱中流之胆,不以“别人不知”放纵自己,不以“小节无碍”原谅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不当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优质资源”和“潜力股”,不在多元中迷失方向,不在多样中动摇立场,不在多变中丧失原则,始终慎始、慎微、慎独、慎终,牢记“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清正廉洁是党的光辉形象,是赢得民心、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
坚守底线,努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必须廉洁自律做到事业上的干净。领导干部与老百姓的区别,就在一个“权”字。干部手中都有一定权力,如何对待权力、使用权力,决定了不同的未来。秉公用权、积极作为,手中的权力就会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如果以权谋私、用权寻租,看似得了便宜,但就在权钱交易之时,也一同失去了人格与尊严。不管官多大,只要权力欲膨胀,就会摔跟头,滑进深渊。
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领导干部面临“糖弹”的考验,绝不亚于“枪弹”的考验;面临名与利、得与失的考验,也不亚于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力,不能沉醉于权力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正确对待名利,带头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正确对待人情,在人情交往上要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情不可越法、不可越纪、不可越规,经常保持自重、自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始终保持政商之间的距离和分寸。
坚守底线,努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必须廉洁自律做到自身上的干净。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由此可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廉是底线也是红线,谁也不能突破,必须把廉洁作为为官从政的人生信条和终生尊崇。
作为领导干部做人要谨慎,要有所怕,要有畏惧心,时刻应把自己管得严严实实,建好自身的“防火墙”。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把好金钱、美色和名利关,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在办事之前慎重考虑党纪国法的规范和要求,凡是“闯红灯”的事坚决不做;办事过程中时刻提醒“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严格按政策原则办事,切忌触摸“高压线”;办完事后,要把心静下来,来一个反思、回顾、深悟,坚持好的、纠正错的,防止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民营经济都是临汾发展的基础所在、根本所在、希望所在。因此,我们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确保全省、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不断开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弊革风清、促进富民强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