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让微信红包远离孩子

2015-10-15 09:40: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大概从过年开始,忽然流行起了微信发红包的游戏,周围的朋友热衷在发红包、抢红包的过程中寻找乐子,有的甚至打出了“能用红包解决的事,免开尊口”的话。最近,笔者发现,微信发红包、抢红包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了,身边不少小学生也模仿成年人玩起了红包游戏,在游戏中不仅练就了“眼疾手快”的本领,还学起了大人说话的口气,抢到红包后一句“我拿了35块,谢谢老板!”让人哭笑不得。不过,最让人惊讶的还是他们发红包的金额,从单个红包就有30元来看,可真是出手阔绰。
    据说最多的时候有300元,相比于一般成年人象征性地发个几元钱来说,一些孩子还真不把父母的钱当回事。
    据玩游戏的小学生说,发红包只是课余时间的放松方式,发的红包基本上都是零花钱和压岁钱。不少家长也觉得,课余时间玩游戏放松也不是什么做不得的事,不必过于担忧。这听上去似乎情有可原,但笔者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正是儿童走向少年的过渡期,既有儿童的好奇心,又有少年对“存在感”的追求,因此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举止。同学间热衷于玩微信红包,出手阔绰地给同学发红包,这些行为无形中造成了一种新型的攀比,给家长带来负担,最主要是让孩子养成奢侈浪费、不珍惜财物的习惯。再者,数额稍大的红包都是从银行卡上出,不见现金流动,发出去也不感到心疼,还容易造成银行卡泄密,无形中造成了安全隐患。因此,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尽可能制止学生继续玩这类游戏。另外,建议小学阶段的家长最好不要给学生购买智能手机,如果实在要通过奖励方式激励孩子进步,可以买一些课外书或带孩子外出游学,而不是用简单的物质产品去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总之,家长和老师要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尽可能地参加积极有益的课余活动,激发孩子身上的正能量,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郭璞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