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扶贫为何变成救济“富人”

2015-10-20 10:16:2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审计署10月8日发布了8月份对稳增长等政策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署抽取了扶贫任务繁重的地区审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地方的落实情况。审计发现,在贫困人口基数大、且近年来脱贫任务完成较好的广西马山县,有3000多名扶贫对象是“富人”、2014年近9%的脱贫人数属于虚报。

    扶贫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然而广西马山县却找来几千富裕者充当扶贫对象,将国家补贴当做可以随意派发的糖果,扶贫对象竟然是“富人”,这一审计结果让舆论哗然。扶贫资金是国家支持、扶持贫困百姓的钱,是最困难老百姓的救命钱,也是他们走向更好生活的“种子钱”,广西马山将扶贫资金用于救济3000多“富人”,某种意义上这也意味着,有同样多的穷人可能失去了被救济的机会。这种行为明显侵害了当地百姓,特别是最困难百姓的切身利益。

    事件曝光后,马山县已对县扶贫办、财政局、民政局等12名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回应该事件时也表示,“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打”。无可否认的是,这些责任人只是应受追责人员中的“冰山一角”。因为,他们虽然对另外提及的9000余万元扶贫资金未及时发放、导致多个扶贫开发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负有直接责任,但3000多“富人”被扶贫以及众多真正贫困人口不能纳入扶贫对象,必然是全县众多村镇无数工作人员渎职的结果。

    为什么全县那么多工作人员都不负责任乃至违法乱纪呢?无疑是违法乱纪成本太低,大家都不当回事。但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富人成为扶贫对象的问题已经被审计署曝光。针对某些地方戴着贫困县的帽子炫富的现象,国家扶贫办正在采取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建设扶贫县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等三个方面的措施。但是这些机制何时正式开始实施,能否杜绝富人被扶贫、穷人被“脱贫”、贫困县炫富等怪现象,让有限的国家扶贫资金真正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李媛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