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抓住四个关键 建设“三个强市”

2016-11-29 10:19: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抓住四个关键 建设“三个强市”

 ——九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党代会、市“两会”精神

本网评论员

  市第四次党代会、市“两会”的完美落幕,吹响了新一轮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的号角,也为全市人民勾勒出了一幅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的美好画卷。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奋发有为正当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今后五年,全市上下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铆足干劲,紧紧抓住“脱贫攻坚、产业转型、项目建设、文化旅游”四个关键,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形成新支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而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今后五年,我市把抓住“多方合力脱贫攻坚”这个关键放在“四个关键”的首位,就是要集全市之力,汇全市之智,施创新之策,精准发力、精准出击,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这就要求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大力实施我市“十大扶贫工程”,建立和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形成扶贫强大合力。要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积极推进易地搬迁,加快建设光伏电站,着力促进生态富民,深入开展金融帮扶,实现到2020年底,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3.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我市属于资源型城市,从实际出发,想要可持续健康发展,破解“一煤独大”困局,就必须抓住“持续推进产业转型”这个关键,推动煤与非煤耦合互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这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提效战略,积极培育“互联网+农业”,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构建临汾特色工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新医药、新电子、节能环保、食品轻工”六大新兴产业集群。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引领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项目建设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必须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注重抓住“深入推进项目建设”这个关键,竭尽全力在抓项目上下真功、见实效。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力争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万亿元以上。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强化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配置,优先支持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好、成长性高、带动性强的好项目、大项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临汾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完善民间投资政策,放宽准入领域,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引资2.0模式,引进更多全国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临汾发展文化旅游条件优越、潜力巨大,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就得抓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这个关键,以“大临汾”视野,做好文化旅游的这篇大文章。要突出“中国根·黄河魂”品牌建设,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全面整合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坚持多元化投入,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文化旅游,破解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瓶颈。要坚持区域联合发展,高标准编制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抓好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打造临汾旅游的新亮点。要坚持传承弘扬临汾文化,对临汾的历史脉络、文化特质、人文山水和乡风民俗等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梳理,做好文化传承,用现代传媒方式,挖掘特色文化元素,建立市级创作奖励基金,激发广大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彰显文化魅力,宣扬优秀文化,增强全市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抓住“四个关键”,对我市今后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务实进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繁荣兴旺的富裕之城、一个人文璀璨的文明之城、一个山川秀美的绿色之城、一个和谐宜居的幸福之城必将在临汾这片沃土上由蓝图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