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垃圾分类 让习惯成为“主角”

2019-07-17 10:07: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垃圾分类,无疑是最近的热门话题之一。自上海市7月1日起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以来,大家清晰地感受到,这项新政不是闹着玩儿的:一周190张罚单,错过投放时间把垃圾放一边要“秋后算账”……“动真格”让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政策落地生根,垃圾分类这个老难题,在上海已然成为新时尚。

  时尚必定被效仿。始于上海,必定推向全国,因为我们向往垃圾分类带来的品质生活,期待从生活垃圾中突围。但实现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念、制度、设施、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三四线城市还有些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不知何时才能“福临我家”?

  2018年,市环卫局曾牵头实施临汾主城区垃圾智能分类模式,部分小区作为试点。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实现垃圾分类不是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能实现的,故我市的智能分类模式只能局限在提倡鼓励的层面,很难带来革命性的改善。主城区尚且如此,城郊和农村离垃圾分类就更加遥远了。近日记者在农村采访时发现,尽管多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已经使农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垃圾的处理依然处于粗放管理状态,随意倾倒、随手扔垃圾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地方靠晒蒸发、靠风刮跑,不是就地焚烧就是倒入沟渠。正值炎夏,臭气熏天,影响农民生活质量,尤其是生产加工产生的垃圾、养殖产生的垃圾等,往往成为熟视无睹的大面积死角。

  城市是我家,农村是后花园,爱护环境,呼唤全民环保。作为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源头,家庭、企业是实施垃圾分类的关键环节,分类设施还不齐备,可以把分类习惯先培养起来,制度还没有出台,我们也不观望、不推诿,先从垃圾分类知识入手,主动自觉成为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者,把“随手扔”变成“随手分”,把垃圾分类的“麻烦事”变成“分内事”“日常事”,打好“好习惯”的基础,练好“好习惯”的内功,从家庭成员意识开始,从娃娃抓起,让好习惯成为主角。

  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生活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是一件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是改变沿袭千年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的一场革命,需要我们以准备好了的姿态迎接全民环保时代的到来,用“习惯”守护大家共同的绿水青山和美丽家园。(卫博)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