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塑料袋,去菜市场要提菜篮子,去商场要拿布袋子,倒垃圾用竹筐子……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全都可以降解,甚至当肥料。就这样,一辈又一辈,我们的生活简单且纯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现了一种又轻又薄、透明防水的袋子——塑料袋,它的价廉、便捷、实用,很快赢得人们的芳心,为了方便人们购买东西,商场、饭店、菜市场全部免费提供。于是,菜篮子不见了,布袋子“退役”了,垃圾筐“下岗”了。由于它防水透明的特性,与塑料袋同生同源的塑料薄膜也大量用于地膜覆盖和苹果套袋。渐渐地,塑料袋及塑料制品成为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
但是,后来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白色污染。过度泛滥的塑料袋及其难以降解的特性,引起了专家的重视。2008年我们国家出台了“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大力宣传滥用塑料袋的危害,鼓励大家重新挎起菜篮子。从那时起,超市、药店里的塑料袋开始收费了,但习惯使用塑料袋的消费者并没有因为几毛钱的费用而减少使用,而小商小贩为方便购物仍然免费供应,所以,“限塑令”除了给大型超市谋得一部分福利以外,几乎成了一纸空文。塑料袋在生活中大肆泛滥,成了生活垃圾中的主角。
过度投放到大自然中的塑料垃圾,也被大自然以独特的方式向人类“回馈”。笔者曾看到过这样的视频:2018年9月16日,香港杏花新城,商场一层被倒灌的海水淹没,大量垃圾被冲入商场,堆在扶梯口。海水退后,塑料垃圾密密麻麻,触目惊心。
无独有偶,今年2月份有人曾拍下印尼巴厘岛著名景点库塔海滩的一幕,经过一场风暴之后,所有的塑料垃圾被吹上海岸,规模庞大的白色污染令人头皮发麻,这个人们心目中度假的天堂变得面目全非。
而塑料袋的毒副作用也渐渐显现,有医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癌症的起因是塑料,当塑料接触热力时会产生引起致癌的52种化学物质,这是人类患上癌症的重要因素。
由此看来,与生活密切相伴的塑料袋并不可爱,它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带来危害。由此,一个更严肃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当自身便捷和环境甚至生命危机共存时,我们应该做何选择?
答案不言而喻。为了我们生存的环境能永远生机盎然,为了我们的身体不受侵害,我们选择保护环境,保护自身健康。那就从不使用或少使用塑料袋开始吧。
让我们重新回归自然,拿起菜篮子、布袋子,与绿色相拥,向“白色”告别。(高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