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门之后,很多人都会再推拉一下,看门是否锁好。因为出门在外锁好门,是一种安全意识,而锁好门再推拉,则是一种安全习惯。
日常生活中,将安全意识当成习惯的例子数不胜数——点煤气灶时,身子会习惯性后仰;开车拐弯时,不管有没有人,都会习惯性摁喇叭;过吊桥时,不管站得稳不稳,都会用双手抓住栏杆……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当一种动作重复了无数次后就变成自然而然。现在,我们把这份“自然而然”放大到安全生产中去,就会发现,一些安全意识强的生产企业,每一个工序,都会严格按照安全步骤去做。比如,经常乘坐高铁的我们,在站台候车时,工作人员总会要求我们站在黄线内,这就是他们的职业习惯,和火车有了安全距离,才不会发生事故。这就是安全意识成为习惯后的表现。
在安全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都会强调,每一道工序,每一项安全检查,都要按照规定执行。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会慢慢植入脑海,时刻提醒你按“规矩”办事,安全生产。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妨先让自己的员工将安全意识培养成一种习惯。在日常生产中,我们可以结合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加强一丝不苟、按章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让安全意识成为每位一线员工的行为习惯。
笔者发现,在很多企业,员工执行安全生产制度,都是被动状态,员工的安全行为在安全管理人员的监视和监督下方可顺利实现。如果,我们的员工可以将这些制度形成习惯,将被动转变为主动追求、习惯落实“安全生产”,那企业发展才会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