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侯耀强)天高云淡,山清水秀,微风拂面,清爽宜人,在深秋的大宁县城乡走访,触目皆生机、处处共繁荣,这一幅幅美景正是该县大搞环境卫生整治结出的累累硕果,望着眼前这样的美景,一位离任村干部感慨地说:“环境整治改变了农村多年来的生活状态,以前村子里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人们没有自我维护环境的意识,随意堆放杂物,随意倾倒垃圾,没人管更没人在乎,现在完全不同了,村民们变得自觉了,卫生搞好了,环境变美了,生活富裕了,心情舒畅了。”
加强宣传 健全机制
在全县环境污染整治活动开始后,作为牵头单位的大宁县环保局,精心安排部署,严格落实责任。该局组织人员刷写了固定标语50余条、悬挂横幅20条,在全县各村文体中心设环保宣传栏,组织村民听取环保知识讲座,提高村民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他们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杜绝“暗箱操作”,确保施工质量,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使用效益。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实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目标,初步建立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健全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安全应急预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充分发挥党员、村干部的作用,挑选出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示范户监督员,切实巩固整治成果,让农民群众养成人人爱护环境、个个讲究卫生的意识,努力建设清洁、优美、文明的现代化农村。
四项制度 落实到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培养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村庄整洁和卫生,他们制定了四项制度:一是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村委成立环境卫生领导组,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公共场所设立固定可分类垃圾箱,确定专职保洁员,负责卫生清扫保洁。二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设置废渣储存设施和场所,对地面进行水泥硬化,采用先进高效、卫生、环保的养殖、处理处置方法,实现清洁养殖。三是树木、花草管理制度。村两委负责人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公共绿化地,村民门前、责任区的绿化由住户负责管理,做到无杂物乱堆乱放,房前屋后水沟畅通。四是农村公共厕所管理制度。村民自觉维护公厕卫生,爱护公厕设施,每天保持两次保洁次数,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如遇公厕损坏,及时进行修理,做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五大工程 成效显著
在环境污染整治活动中,他们全面铺开五大工程:一是落实污染减排升级改造工程。集中配置资源,集中治污。截至目前,全县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10%,减排69.3%;化学需氧排量降幅1.5%,减排66.4%;氮氧化物排放量降幅0%,减排64.2%;烟尘排放量降幅2.5%,减排70.3%;工业粉尘降幅2.5%,减排88.8%。
二是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净空工程”。在所有建筑工地全部设置了硬质围栏,采取洒水、绿网覆盖防尘措施,定期对围档落尘进行清洗,硬化建筑工地道路,要求所有建筑工程车在运输过程中一律用篷布覆盖。同时,在全县120家餐饮单位全部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并使用液化清洁燃料,空气质量监测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市监测站验收。
三是加强水污染整治,实施“净水工程”。对昕水河沿岸的16个村委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努力改造昕水河水质;在曲风村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污水管网收集;对连片整治项目区内的38处饮用水源地进行围网保护,在一级饮用水保护区设立界碑3处、警示牌5个。
四是净化城乡环境,实施“清洁工程”。在全县6个乡镇84个村委,新建垃圾池420个,确定了乡村专职保洁员。在年底前将建设无机垃圾填埋场两座,为昕水河沿岸16个村委的村民每户配备户用保洁车一辆、垃圾桶两个,每10户配备公用垃圾箱一个,每个村配备垃圾清运车一辆,新建62个垃圾池、30个堆肥池、27座贮粪池,各乡镇设立了环境污染举报电话,真正建立起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施“提质工程”。结合“环境建设年”活动,对县城主街道进行了美化、亮化,投资12万元,栽植万寿菊、一串红、非洲茉莉、铁树等6种花卉一万余株,投资65万元,购回了洒水车、扫路车、餐厨垃圾车和垃圾压缩车,同时,对振宁、同德、辰康3个企业的厂区环境进行了绿化,彻底改变了厂区脏、乱、差的局面,做到厂容厂貌整洁有序,实现了净化、亮化、美化的目标。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