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塑造五个城乡特色 助推综改先行发展

2012-11-09 10:1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市委书记罗清宇(右三),市委副书记、市长岳普煜(左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乔建军(右二),侯马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国(左二)在侯马重点项目调研指导。
 

十年间,侯马始终处在全省改革开放最前沿。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唯一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确定的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市和第一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市。
十年来,侯马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先行先试、善破善立为动力,以综改试验区和国际陆港区建设为支撑,解放思想,放胆前行,全力打造区域经济核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社会和谐样板区、公共服务中心区,努力塑造绿色、人文、富裕、和谐、宜居五个城乡特色,强力实施农业精品化、工业新型化、服务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环境宜居化、社会和谐化“六化”战略,以“456”宏伟蓝图助推侯马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生态宜居,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幸福指数步步提升。
 

富裕侯马 共享发展新成果
侯马市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设施高效农业。到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20个,各类专业示范村达39个,温室大棚蔬菜、水泥池莲菜等设施蔬菜面积达9250亩,富洁园蔬菜种植、绿康源百万蛋鸡养殖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举全市之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政策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2009年底,侯马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了山西省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个全覆盖”任务。在此基础上,又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的五个全覆盖”。同时,侯马市还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数字电视和互联网、30%的农村用上了天然气、56%的农村用上了与城市联网的自来水。
十年间,从2002年到2011年,侯马市生产总值由18.28亿元增长到83.9亿元;财政总收入从2002年的1.4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7.0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0.1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1.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5857元增长到168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634元增长到8360元,均实现了翻番增长,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名列前茅。
 
 
 
畅销国内——平阳重工液压支架
 
 
现代农业——上阳科技示范区
 
 
华北最大的商贸市场——北方轻工城

     和谐侯马 幸福指数节节升
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基础。侯马市不断加大社会治安资金投入力度,先后投放1200余万元实施“天眼工程”。全市各大路口、街道、社区实现了电子眼全覆盖,使全市刑事案件大大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平稳,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从2007年起,建立大信访机制,每周星期二上午,市委书记或市长坐班与群众面对面解决信访问题,做到件件信访有答复。开通了网络问政和书记、市长信箱,对群众的难题和诉求及时回复办理,使老百姓有知情权、表达权,活得更有尊严。
创新创业就业工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不断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加快租赁补贴发放,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96套,其中廉租住房252套、经济适用房144套,建设面积达到3.4万平方米,改善了全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和生活条件。健全社会保障和城乡救助体系,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城乡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每年坚持向全市人民承诺办好“十件实事”,切实使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和幸福。
 
十大开工项目、十大在建项目、十大农业观摩项目推进大会主会场

人文侯马 精神家园更丰实
十年来,侯马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形成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先后举办了六届“山西侯马·晋国古都文化节”,带动了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在“文明侯马”创建活动中,着力实施了道德引领、志愿服务、文明形象、诚信建设、健康成长、舆论宣传“六大工程”;开展了“十大道德模范”和“百名文明市民”评选表彰活动;成立志愿者团队组织45个,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达10500人。2011年,侯马市蝉联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称号,目前全市各级各类文明和谐创建先进集体达107个,其中国家级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和谐创建先进集体11个,临汾市级文明和谐创建先进集体48个。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用户达到70%,5个农村乡(办)、76个行政村实现了文化体育设施、农家书屋全覆盖,每年免费为全市农村送戏下乡1场,每月为各村放映电影1场,为全市各中小学校每学期免费放映爱国主义电影2场。坚持以打造晋国古都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生态休闲文化、红色旅游文化四大特色文化为重点,着力推进彭真故居修缮工程和晋国文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民间艺术品交易市场等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2011年,侯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确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项,临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5项。今年10月12日,在彭真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彭真故居修缮工程竣工并向社会开放,成为我省红色旅游线路中的重要景点之一。


宜居侯马 三晋大地新明珠
在城市建设中,侯马市紧扣基础设施和宜居环境两个重点,大力实施城市扩张战略,加大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乡人居环境。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市共投资7.3亿元,先后实施了晋都路、文明东路、程王东路、北环路东延、东环路、青年路、合欢街北延、紫金山浍河大桥等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新增城市道路22.637公里,城市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了近一倍。同时高标准建成了大运、晋(城)侯(马)高速公路连接线,打通了侯马西出口与北出口,与新绛、曲沃、闻喜、翼城等县实现了互通公交。
在民生改善方面,投资10余亿元,先后实施了侯马一中、职业中专、五一路小学、人民医院异地扩建和26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群众关心的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成绩蝉联临汾市第一,高考达线率居临汾市前列。
如今,在侯马到处可以看到一座座商住高楼拔地而起,惠泽苑、阳光时代、东方花园、财富大道等一处处新建小区人气骤升,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继2011年荣获山西省宜居城市殊荣后,今年侯马市又把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节水型城市”作为工作目标,力争使这座城市更加绿色、人文、和谐、富裕、宜居。
 
 
山西省示范高中——侯马一中
 
 
修缮一新——彭真故居
 
 
碧水荡漾——市民公园

绿色侯马 城市名片更靓丽
近年来,侯马着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先后实施了路西旧城改造、“三路一街一桥改造”、“五路六街五化一透”综合整治、蓝天碧水、绿化美化等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相继建成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一批重点工程,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4%,燃气普及率达到92%,天然气用户达到60%。实施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对全市600余台公交车、出租车进行改造,使用混合动力和天然气单燃料环保车型占到98.4%。2011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64天,其中一级以上天数达180天,连续五年被山西省“蓝天碧水”工程和城市环保综合考评为第一名。大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不断拓展城市绿化空间,39处大型街头游园绿地点缀城市街道之间,各具特色的居民小区、庭院绿化星罗棋布。全市园林绿化面积达到77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1.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8平方米,形成了“不出城郭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园林城市景观。十年间,侯马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优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等多项称号。(策划: 李俊胜 撰稿:刘士斌 崔选荣 摄影:刘士斌 冯文芳 杨霜韦 秦明忠 任建红 组版:柴卫东)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