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文化,是法治的血脉,是法官的精神家园。乡宁县法院院长李忠杰说:“近年来,乡宁县法院以‘文化润院、制度立院、科技强院’为工作思路,以‘民事兴、法院兴,执行强、法院强’为工作重点,坚持以法治文化、法庭文化、法官文化为主线,全面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的长足发展。”
寻求理论启蒙 凝聚精神追求
乡宁县法院在加强法官素质的同时,还培养对理论的趣味认识,只有接受理论的启蒙,司法理性才有可能摆脱不成熟状态。为此,乡宁县法院在最基本的法理学方面选择若干法学经典名著进行摘选,并悬挂于长廊两侧,如托克维尔的只要人民同意服从法律,他们就力大无穷,而如果人民忽视法律,他们就无能为力;魏德士的正义的多样性;洛克的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院徽是法院精神的象征,是一个法官群体追求的浓缩。乡宁县法院经过广泛征求专家和全院法官意见建议,设计形成了体现时代特征、突出乡宁本色、符合该院实际的乡宁县法院院徽。
院徽构图为圆形,图中的天平为山峰和河流(指鄂河)结构,寓意着执法如山,衡平如水;天平的下部为乡宁的行政区域地图,意味着在这块土地上要完美地实现公平正义;天平上部为三颗五芒星,象征着三个至上,同时也蕴含着法治、法院、法官应具备的三个重要元素:信仰、良知、秩序。色彩为红、黄两色,红色,象征着在党的领导下,对宪法和法律怀有无比的忠诚;黄色,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颜色,寓意着法院工作在每一时期均要取得长足发展,并一步步走向辉煌。
构筑文化平台 孕育公平正义
法庭,是法官裁判案件、明断是非、主持正义的场所。法庭文化,对法官的言行举止、实现公平正义具有较深的熏陶和影响。
乡宁县法院对审判区走廊创新规划,建成蕴含丰富司法理念的法治里程长廊,把纽伦堡审判、益和诉霍普金斯案、米兰达诉亚里桑那州案等人类历史上影响法治进程并涉及宗教信仰、种族分离、权利保障、言论自由、隐私权等16个经典案例以雕刻的形式悬挂。
通过这些,法官们不仅要学习、借鉴和吸收某方面的现代司法理念,而且孕育加强自己的勇气、智慧、正义和人性,使审理的每一个案件都能达到院长左世忠提出的“三案”要求。
法庭箴言也可称为法院院训、法官戒律。该院将法官应具备的司法礼仪、品格坚守、学习修研、抵御诱惑等内容提炼撰写,使用石材雕刻设计悬挂在各个审判法庭,以警示法官时刻恪守公正。2011年,乡宁县法院经多方投资建成智能法庭。智能法庭具有数字庭审管理、电子举证、庭审音响和庭审记录等多项功能,对庭审过程中进行实时采编录像和直播,满足庭审音像资料存档、远程观摩和领导在线监督的需求,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和保密性等优点。在法庭上,控辩双方所举证据均通过证据展示台当庭展示,法庭内的大屏显示器及审判台、公诉席、辩护席上的显示器同时显示,使人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达到了最高法院有关“刑事案件庭审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的要求,并将庭审过程现场刻录成光盘,永久保存。
凸显文化特色 实现阳光正义
法官,是法院队伍的主体。法官文化,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我院在法官文化建设方面,注重从提高法律素养入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该院将全院42名法官书写的对法律的认识或自己的感悟总结成百字短文,与身着法袍的个人全身像制作成框,悬挂在通往审判庭的楼道两侧,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法官、认知法官、宣传法官,增强干警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而这些感悟,可以说是每名法官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写照。该院还设立了荣誉室,将该院历年来获得的市级以上60余项集体荣誉拍照制作上墙悬挂。同时,将获得的市级以上荣誉20余人次的个人半身像和简介制作成框悬挂在荣誉室两侧;将全院90余名工作人员的制式服装像及办公电话设计成法官墙,使广大干警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全院干警的创先争优意识。
展现法官才艺 温馨工作氛围
乡宁县法院将四楼西区走廊列为干警才艺园地,把全院干警的书法、摄影、手工艺品等百余幅作品上墙,展示全院干警的才艺,在理性的法律审判之余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乡宁县法院积极鼓励年轻干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全院符合报考条件的15名干警全部通过司法考试。新建了法官图书室,购买了3000余册各类书籍,给干警提供了一个典雅、舒适的学习环境;改造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馆和健身房,为干警工作之余提供了体能锻炼场所;新修了干警浴室;改建了法官餐厅等公共设施。同时,积极争取县委的支持,为10名年龄50周岁以上、工作年限满30年的干警解决了科级待遇问题,激发了全体干警的工作激情。
李忠杰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宁县法院还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为乡宁社会和谐稳定,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记者 员红安 李媛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