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彦章)1月5日,由省国资委、省财政厅、《山西经济日报》等16家单位主办的“山西十大经济新闻”暨“山西投资环境创优县区”系列评选活动揭晓,吉县榜上有名,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近年来,吉县新上项目都坚持打基础、利长远,顺民意、惠民生,强县与富民并举,经济与民生同步,发展势头良好。在2011年完成66项重点工程之后,2012年又大力度推进90项重点工程。包括“从黑转绿”、投资7.8亿元的人祖山旅游文化开发工程,也包括“从小转大”的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由霍州煤电集团投资150亿元的煤电材一体化项目。经济发展一路飚红,财政收入由2008年的3690万元上升为2012年的2.4亿元,增幅连续3年居全市第一。不仅如此,短短的3年时间,该县投资2亿元,建起了总建筑面积68000平方米、开设6个专业的吉州职业学院,并与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大学开展校县共建,有效地解决了山区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的难题;投入资金5.6亿元的吉州新城拔地而起,已完成建筑面积23.99万平方米的39座现代化大楼;投入上亿元建起了2万余平方米的“二级甲等”新医院;投资7000万元实施清水河综合治理、环城绿化等生态工程,力推城乡生态化建设。同时,在全县实行高中生免费上学,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公交车,为农民办理了地质灾害保险,社会保险基金待遇支付率和确保率都达到100%。
吉县不仅创造了财政强县的“三年跨越”,而且还实现了苹果产业富民的“三十年坚守”。该县苹果产业历经30年发展,历届县委、县政府换人不换思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历经打基础、扩规模、提品质、拓品牌四个阶段,最终造就了苹果产业的辉煌,先后荣获历届全国农博会苹果类金奖和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等国家级13项认证、25个奖项。全县宛如一个巨大的苹果园,32万亩耕地中,29万亩种植了苹果,年产苹果17万吨,产值4.5亿元,果农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苹果产业达到了“五个80%”,即苹果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4.8%,“一村一品”苹果专业村占总村数的82.3%,82.1%的农民从事果业生产,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果农人均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苹果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由苹果产业为载体,“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社会结构正在形成。
吉县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以壶口瀑布、人祖山为代表的黄河流域远古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该县以中国(山西)黄河壶口文化旅游节为载体,集中展示“黄河文化、人祖文化、统战文化、苹果文化”四大旅游文化品牌,大力度、大手笔进行旅游产业开发,按照“发展大旅游、形成大循环,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思路,引资18.2亿元建设以壶口瀑布为龙头,以克难坡、人祖山开发为重点,以艺术苹果采摘园为特色,以古贤大坝、柿子滩、管头山为储备,打造“黄河旅游名县、人祖文化圣地、休闲度假家园”,推进“三区三山一滩一川”建设,形成县内旅游循环圈,融入全国旅游大格局,最终实现“国家级旅游强县,世界旅游目的地”目标。
荣誉只是起点,吉县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自强不息、开放包容、百折不挠、奋勇争先”的壶口精神激励着全县上下不断进取,创造新辉煌。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