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劲精神动力

2013-01-10 08:30: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步入隰县这块红色土地,从农村到县城,从旧城到新区,气势恢宏的文化广场、庄严凝重的晋西纪念馆、充满江南水韵的龙凤潭公园、洋溢着自然气息的梨博园……都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道清新的亮色,串起了全县文化宣传各项工作中的精彩记忆。
    理论学习为转型跨越提供保障
    去年以来,隰县坚持在探索创新中加强理论学习,在破解难题中深化理论研究,在丰富载体中抓好理论宣传,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围绕“五个年”、“六大工程”、“文化强县”等重点课题,开展中心组成员和各单位领导“一人一课题”大调研活动;围绕全委会暨经济工作会、“两会”和党的十八大开展大型理论宣讲,在全县形成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宣传遥相呼应的理论宣传格局,真正把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转型跨越发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舆论宣传为转型跨越鼓劲造势
    “经济宣传鼓声阵阵,社会宣传声势强大”是隰县宣传思想工作的显著特点。在文化宣传工作中,隰县立足内宣鼓士气、外宣树形象,不断增强宣传实力,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宣传质量。围绕中心工作,突出主题宣传;围绕树立形象,加强对外宣传;围绕引导能力,打造媒体平台;围绕掌控舆论,完善引导机制。积极邀请国家、省、市等主流媒体来县采访,精心打造县域“一报两台三网”媒体平台,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媒体群和集“政务信息、新闻播报和民生咨询”等为一体的隰县门户网站。县委机关报《今日隰县》、隰县广播电视台《记者行动》《今日访谈》等报纸、栏目、杂志应用而生,成为及时传递时政信息,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摇旗呐喊、鸣锣开道的进军号角。
    在隰县第二届梨花节主题活动中,成功组织开展了记者采风、摄影比赛、象棋大师表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20余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涉及“宣传推介、风采展示、特产展销、文艺汇演、采风创作、项目签约”等内容。应邀前来采风的国家、省、市主流媒体、记者、摄影家和文学爱好者达100余名,并吸引了数万名外地客商来隰县踏春、赏花、旅游、经商、洽谈合作。
    文化建设为转型跨越扬帆领航
    如今,越来越多的隰县人感受到的是环境美了、休闲娱乐场所多了、文化氛围浓了。如果说发展变化中的新隰县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隰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壮大恰似一朵朵灿烂的鲜花,沁人心脾、惹人心醉。
    为了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该县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投资3500万元、造型精巧、规模宏大的隰州广场、图书馆、文化馆全面竣工;打造出“玉带环州城、碧水映蓝天”的20里水景生态文化走廊;建成布局精巧、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上乐园、袖珍公园和森林公园等10余处群众活动休闲健身场所,结束了隰县无群众活动休闲健身场所的历史,“佛教文化游、红色革命游、绿色生态游”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古城文化游、生态休闲度假游、水上休闲游、革命传统教育游和现代农业观光游五大景区以独特的优势吸引着远近游客;梨乡名片中国梨博园初步显现出“梨树环绕,山水一色,景观宜人,循环景通”的美景;民间文化研发中心、文化艺术团以及响铃高跷、八音会等20多个文化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民间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精神文明建设为转型跨越凝心聚力
    隰县在变,隰县人的精神风貌也在变,转型跨越中的隰县精神文明建设喜结硕果,成为助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强劲精神动力。全国十佳道德模范孟佩杰和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来虎平“国”字号英模人物,让隰县誉满全国,隰县被誉为“孕育英模的热土”。
    为了让英模的力量擎起隰县精神文明的大旗,以丰富的载体推进精神文明的传播,该县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筑全县大干跨越的精神支撑。以晋西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红军东征毛泽东路居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事情抓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学习孟佩杰、来虎平,争做文明和谐隰县人”活动、“学雷锋精神,树文明新风”活动、“讲诚信、树新风、创文明”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和“清洁家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把精神文明的传播渗透到经济社会建设中,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唤起了全县人民群众对家乡的热爱、对工作的挚爱、对环境的珍爱。
    漫步在河东厚土,徜徉在隰州大地,感受的是变化的喜悦,品味的是文化的芳香。宣传文化事业软实力的增强,犹如花香满园,涤荡心胸,更为隰县的转型跨越奏响了雄浑的时代强音。通讯员 梁云云 张秀虹 张瑞强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