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首批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洪洞县被赋予涉及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土地管理和资源开发等7大类85项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一年多以来,他们坚持以简化程序、提高效能为重点,切实用足、用好、用活政策,主动对接、分步实施、先行先试,有力促进了扩权强县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订工作方案 夯实工作基石
在扩权强县工作中,洪洞县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其他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扩权强县工作领导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扩权强县工作方案,提出了五年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抽调经验丰富的同志充实到扩权强县办公室,对扩权强县工作予以保障和支持。同时,各职能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制订了实施细则和对接方案,明确了各自的承办事项和工作职责,扩权强县工作全面开展。
强化学习培训 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形式,开辟专题、专栏,将扩权事项、办事流程、办理时限及服务承诺等内容向全社会公开,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最大的方便。邀请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赵公社教授,对各部门领导干部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使领导干部吃透政策、领会精神。各相关部门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部门之间开展经常性的专题讨论,并仔细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理顺“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一城三区”、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综改实验示范县等各种政策关系,积极探索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做到深刻领会、全面掌握、用足用活。加强与兄弟县(市)的学习交流,吸取外地成功经验和做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探索符合洪洞实际的新路子。
主动对接上级 寻求最大支持
扩权强县工作全面开展后,洪洞县各有关单位就积极主动与省、市部门进行对接,力求争取更多的权限优先下放。
县发改局先后四次赴省厅对接,并确定了一名工作人员入驻省发改委,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寻求最多、最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县环保局主动与省环保厅联系,协调争取县域内山焦、三维两家国有企业排污费征收权限;县财政局与省财政厅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进行了对接。
通过与省直部门主动对接、积极沟通,洪洞县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明晰了发展思路,坚定了赶超的信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第一批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目录》中的85项权限,已扩大为107项。同时,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将工作中的新做法、出现的新问题、取得的好经验、提出的好建议向省、市报送,并及时将上级的新精神、新要求、新任务以简报形式传达到各单位,保证了信息上传下达、渠道畅通。
强化制度建设 成效初步显现
扩权强县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洪洞县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了发展环境,降低了发展成本,减少了行政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
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审批业务,他们制定一系列便民制度,设立了绿色通道,开通了审批“直通车”,实行无限时服务。对重点项目在办理审批手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行跟踪督办、特事特办、主动协办,切实为项目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服务,促进项目早日落户落地、开工建设。截至2012年底,已有200余个项目、290项手续办理享受到扩权强县政策带来的便利。汾河生态治理河道清淤工程、汾河河道大坝护砌和引河工程在办理各项手续时,原需报市有关部门审批,权限下放后,在县发改局直接办理,比原开工时间至少提前一个月以上,为在汛期前完成基础处理争取了宝贵的施工时间;堤村乡好义村黄土崖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直接在省厅批复立项,450万元的工程资金在第一时间拨付到位,提前开工建设……多项重点民生工程直接在县相关部门立项,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
转型跨越蓝图美,扩权强县机遇新。面对发展机遇,洪洞县奋勇争先,积极探索符合洪洞实际的扩权强县新模式,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正朝着“富裕文明、生态宜居、开放和谐”的新型工业旅游城方向不懈努力。(记者 鲁剑 李卫红)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