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标示着一方百姓的幸福指数;路,是一个时代变迁最直观的符号。没有路就进入不了信息时代,没有路,再好的资源也无法利用。干部渴求路,群众渴求路,发展需要路,和外界沟通还是需要路。就在翼城县民众思路若渴的时候,一场街巷硬化的战役在唐霸大地上遍地打响。
在短短的一年间,翼城县6镇4乡211个行政村踏平坎坷成大道,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大街小巷的脉络连接。那一条条用爱铺就的路,躺着是一条条静卧的巨龙,竖起就是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它镌刻着无数交通筑路英雄的名字,它凝聚着多少人智慧与创造的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之歌!
曾几何时,山道弯弯,南梁镇南岭村的路上坡下坡、下坡上坡、爬不完的坡,车在山里颠簸,人在山里旋转,路在山里盘桓,到了下雨的时候更是“壮观”,经常看到下雨天人扛着自行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这种被称作“车骑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摩托车的前后轮子里塞满了粘泥,令人握住车把,寸步难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从懂事开始就在心里憧憬着,憧憬着有一天,条条通衢大道能如一条条银色绸带将村寨街巷交织,能让他们走向四面八方。
终于在街巷硬化的会战中,南岭村的修路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路一通,这个村的各种物产,玉米、土豆、红薯、核桃等源源不断地运出了闭塞的村庄,外面的信息、物资、日用品又轻而易举地输送进山。人们的观念更新了,视野开阔了,摸索出致富的门道了。
这儿的人不会忘记,为了修这一条通往镇上的道路,党支部书记闫文桐,村委主任、大学生村官车敬廷有过多少不眠之夜,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南岭村地处偏远、沟壑纵横,全村243户700余人分散居住在孙家、刘家、石坡、赵家后、陶家等大大小小10个自然村,地质条件错综复杂,交通条件的制约、水资源的贫乏给这儿道路硬化造成了无比的困难。用水如油,每立方水的成本价高达50元,沙子、石子、水泥的运输更是举步维艰,多数的运输车司机只是尝试性地走一次就望而却步。“路太难走,坡度大,容易坏家伙。”司机这样说着,拒绝再次送货。闫文桐、车敬廷又是递烟、又是送水,磨破了嘴皮、说尽了好话,终于用那颗修路造福百姓的心感动了司机师傅们,使得道路硬化顺利进行。
王庄乡的范村东临深沟范村河,西接郑庄,是一个没有企业的农业种植村,单单靠种植如何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村里的好多劳力都在东边的翼钢公司和城东人和钢铁厂上班,不下雨的时候就穿过范村河经白壁村到达目的地。这是一条连接王庄和辛安的东西大动脉。但是,遇上下雨的时候泥泞不堪,坡上红泥粘土滑得寸步难行,河槽浑水哗哗流过无法逾越,上下班的村民们绕道县城,多走几十公里才能上班或者回家。非但这样,这一段路还不在街巷硬化的规划中。
这一切,村委主任李希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他想方设法地去乡里争取、千方百计地去县里争取,往往返返地不知道跑了多少次,才跑顺了这段路的规划方案,顺利开工建设了,可是在工程的进行当中又遇到了资金的难题。李希成心里想: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困难再大,也要完成这条路的工程。他就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公司运转的资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道路硬化中去。他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情怀,深深地感动着全体村民们。几年来,他投入到改善村里公共设施方面的资金高达四五十万元。
辛安是王庄乡比较大而又普通的一个村庄,然而,这儿又是一个不普通的村庄。不普通在于它年年、日新月异的变化,街巷硬化成绩斐然,交通状况越加便利。所有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全心全意为村民的村“两委”班子成员。
为了圆满完成此项惠民工程,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党支部书记周明亮、村委主任王增义他们跑断了腿、操碎了心,一起研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一起奔波在建设一线。在村委会设立了安全组、质检组、工程组、廉政组等由村委主干负责、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细化任务组,实行料场有人把关、施工现场有人监督。“一切为了村美民富。”本着这一目标,王增义在工程施工中缺东西想办法找,缺钱拿出自家的钱垫上,以博爱的胸怀奉献着自己。
说到现场抓质量的翼城县交通运输局质监站的那些“铁兵”,乡亲们无不被他们负责的精神所感动。工程一上马,他们就被抽调到各个工程现场,负责技术指导及质量监督等具体工作。在他们的脑子里,全然没有节假日、星期天的概念。多年来,他们唯一养成的个人嗜好就是工作。从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8点,从进驻工地那一刻至今,只要不停工,他们就不停地在忙。因为忙,星期天、节假日的休息被排除了,被他们的工作安排写得满满当当密密麻麻的;因为忙,他们常常要对关心他们身体健康的家人反复说明,工地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家;因为忙,他们几乎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业余爱好;他们以玩命的精神扎根在了工地,在他们的脑子里日思夜想的是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工地的一切!
翼城县交通运输局分管副局长和培华,一丝不苟是他的作风,恪尽职守是他的习惯。他觉得既然担负着质量关,就必须彻底负责,对工程的认真程度绝不亚于计算数学题精确性。他对我说:“自从街巷硬化工作开始以后,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人请假,没有一人迟到早退,而且经常加班加点。午饭推到晚上吃,晚饭推到半夜吃是经常的事情。许多为工程质量把关的技术人员随时随地,顶着烈日、冒着酷热、废寝忘食到工地查看施工进度,检查施工质量。他们把此项工程质量当做自家的事情来呵护和看待。”
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所技术人员在街巷硬化质量管理中的“认真”是所有参建单位有目共睹的。今年5月份某个施工队在铺设的厚度上不符合标准,质监站副站长闫峰要求施工方返工时,施工队的队长态度强硬,还出言不逊,闫峰据理理论了半天对方还是不肯停下来返工。一向视工程质量为性命的闫峰义愤填膺,再也压制不住心里的那股怒火,几乎和态度强硬的施工方动起手来,最后的结果是施工方重新返工。他说:政府出资老百姓谋福利,作为工作人员就应该保证它的高标准、高质量。
还有许许多多奋战在一线的技术员们,他们每天都奔波在建设一线,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和心血。街巷硬化建设的实践,弘扬和培育了一种知难而进的时代精神,伴随着道路的延伸,翼城人民的思想情操也在不断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个生气勃勃的村庄将沿着四通八达的脉络开始腾飞!
(通讯员 宋榜娟)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