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凯朝 郭璐)连日来,汾西县抽调的核桃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组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深入到全县8个乡镇121个行政村的田间地头,调查了解、科学规划核桃栽植区域和布局;同时,为专业户农民贴心服务,帮助他们既搞春季修剪,又做防寒措施,确保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在国营苗圃笔者看到:新组建的250亩良种核桃繁育基地,一望无垠,棵棵小幼苗随风摇曳,已经露出了嫩嫩的新芽,孕育着致富的希望……这是汾西县发展三大产业,加快农民致富的几组镜头。
今年,汾西县委、县政府将“三农”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特别将农民增收作为重点,结合本县县情,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展三大产业,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坚定不移发展肉鸡养殖产业。开展“一长一园”示范园建设活动。在巩固去年成果的基础上,每名县级干部包联1个示范园,每个乡镇不能少于5个,把示范园打造成真正的样板工程,推动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瞄准建设全省肉鸡养殖大县目标,整合全县资源支持肉鸡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完善“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机制,坚持“五统一、三固定”的办法,保护群众养殖利益,辐射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肉鸡养殖。依托洪昌养殖,新建续建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108个,新增肉鸡饲养量600万只。
坚定不移发展核桃经济林产业。按照“强管理、抓发展、建苗圃、增效益”的思路,在全县大力开展“核桃管理年”活动,建设一批核桃示范园,每个示范园不小于10亩,全面推行科学修剪,增施农家肥、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管理技术;在各乡镇开展“抓示范、树典型、强管理”评比竞赛活动,辐射带动全县核桃经济林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尽快增加效益,带动农民增收;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发展优质核桃经济林1.5万亩,确保“十二五”末全县核桃经济林面积达到15万亩,全县人均一亩核桃经济林。以县国营苗圃、县中心苗圃为主,建设优质核桃苗圃250亩,为发展提供苗木保证;申请组建核桃科学技术研究所,组织相关人员赴核桃主产区汾阳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引进好品种,推广新技术,全面提升核桃品质和栽植管理技术水平,帮助农民解决种植和管理难题;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洽谈会、订货会,加大对外宣传营销力度;积极申报“中国核桃之乡”,叫响“晋西核桃王”品牌。
坚定不移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士气。创作汾西县歌。宣传和推介汾西,彰显汾西厚重悠久、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汾西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炼汾西精神。深入挖掘该县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和特性,特别是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通过对“汾西精神”表述语的提炼、征集,努力营造广大农民健康向上的社会意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同时,举办“首届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出汾西好人,引领社会风尚。挖掘特色文化,多出文化产品。
壮大文化队伍,吸引更多的文史工作者和文史爱好者参与文化作品创作。吸引外来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把消夏晚会、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坚持开展下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城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