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青山半城湖

2013-06-19 08:49: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古县美景 饶二宝 摄

古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和谐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等荣誉称号。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战国名相蔺相如的故里,是天下第一牡丹之圣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下矿藏丰富,地上林木茂盛,一派和谐繁荣,走进这里你会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精致和谐、务实创新的古县精神,走进这里你会感觉到一种力量,一种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力量,走进这里你会感觉到一种文明,一种源远流长、和谐共赢的文明。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城,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古县”的战略构想,出台了《古县园林绿化管养标准》《古县城市绿化补偿暂行规定》《古县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管理办法》《古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园林绿化管护办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办法》《生活饮水管理办法》,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积极营造最宜人居的城市环境。2009年一举实现省级园林县城目标后,古县人没有就此放慢城市建设的脚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倾听民意,提出把古县县城建成国家级园林县城的宏伟目标。

以创建园林县城为抓手,县委、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组,制订实施方案,理顺并加强了园林队伍建设,集全民之智,倾全县之力,不断掀起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活动新高潮。

在具体工作中,按照国家园林县城的标准,以县城总体规划为坐标,编制了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补充完善了县城绿线管理办法、树木保护管理办法和绿色图章审批制度,有效地保护和巩固绿化成果。森林进入县城,县城拥抱森林。如今的古县,天空湛蓝,流水清澈,可以说一城青山绿色、半城湖色风光。绿色以线的秀美、点的铺陈、块的厚重,编织着城市的美丽,使古县成为现代化的、最宜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经过连续几年绿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古县城市绿化面积达到89.7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0.8%,建成区绿地率36.08%,县城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8平方米。

人们常把道路比作城市的骨架和脉络,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主体结构,直接体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水平。近年来,古县不断加大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投入巨资新建和改造了8路11街,硬化、绿化了72条街巷,在高标准搞好新建和改造道路绿化的同时,还对其他道路进行苗木补植,进一步加大绿化质量,提高生态效益,突出绿化景观效果。如今的19条道路、72条小巷绿化普及率达到100%,达标率达到85%,各具特色的道路绿化为这座城市绘就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如果说道路是延伸在城市中的一条条绿色的飘带,那么,遍布于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公园、游园、广场,就宛如一颗颗绿色的宝石。这里有湖光山色的相如公园,开阔平静的湖面上,玉带桥横跨水面,似雨后彩虹,牡丹满园,春光无限,游人如织;漫步其间,湖岸边垂柳依依,倒映水中,微风拂动,摇曳生姿,路边各色月季,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这里有依涧河而建的十里长廊,山水柳色,让人流连忘返。一片片茂密、幽深的树林,为游人营造出城市森林的宁静,而更为人心动的则是登高远眺、饱览涧河美景的洒脱。延庆观三清殿上悦耳的铃声,龙王殿的雄伟身姿以及寺院里色彩斑斓的花朵、历经千年风雨傲然挺立的枞树王,构成一种意蕴深远的生态和谐。这里还有独具特色依势而建的岳阳广场,以及遍布城区、精巧而别致的河西小游园,城北小游园、紫薇园、玉兰园、枫林园、樱花园。每天清晨,只见一个个游园、广场上,树丛、草坪旁,到处活跃着晨练的人群,他们或歌、或舞、或说、或笑,伴着轻快的音乐,迎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有机组成,是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多年来,城区以创建园林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为契机,对新建单位和小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验收;同时,对旧城区积极进行绿化改造,并引导市民借助自身条件养花种草,大搞绿化、美化,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绿化水平的整体提高。截至目前,城区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面积达15公顷,58家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达标,单位、园林式小区均占总数的60%,绿化达标率达到60%以上。

在搞好城区绿化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现状出发,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高度重视城市周边大环境绿化建设。多年来,以东西两山、沿涧河生态区等绿化为重点,积极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通过落实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有效政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再造秀美山川,目前,造林绿化面积累计达800余公顷,形成了绿色屏障。

生产绿地既是城市绿地的有机组成,更是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古县的领导十分重视生产绿地的建设。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从事绿化苗木生产,走经营苗木产业的致富之路。目前,石壁乡流域的贾村至三合村、旧县镇皂角沟村及城区周边现有各类苗圃、花圃500亩,占到建成区面积的15%,绿化苗木自给率达85%以上。围绕建设“蓝天碧水古县”,改造治理了张家沟小河、金湾街河道,建设治理了县城段涧河,形成了蓄水60万立方米、两岸绿化10万平方米的“十里长廊”,拆除分散锅炉房43座,取消锅炉58台,节约煤渣厂及锅炉房占地6500平方米,年减少原煤消耗8000吨,节约用水1.2万吨,强化污染治理,确保达标排放。新开建筑95%使用节能材料,工业迈上了循环经济之路。建成日处理50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4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100%的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了无害化处理。全县二级以上天气达到330天。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三类标准。

围绕打造“民生市政古县”,整体提升服务功能,大手笔描绘蓝图,强力度除旧布新,集中拆除涉及26个单位、298个居民住户,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平房、旧房和违章建筑。同步高标准规划建设了2栋1万平方米回迁楼、4栋2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1栋17万平方米高层住宅,城市品位和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了88%,30%实施了供热计量收费;气化率达到了83%以上;环卫清扫实现了全天候保洁,道路机械清扫率达到了100%;万人拥有星级公厕5座;用水普及率、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达到100%。城区现有公交线路21标台,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交营运体系。

围绕建设“人文市容古县”,分批全面整治户外广告,招幌文化、灯饰文化彰显了地域特色,县城道路亮灯率达到100%。

按照“草地建筑相间、花卉林木互衬、山水园林辉映”的思路,坚持城市建设绿化同步、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并举、全面绿化与重点绿化结合,采取拆迁还绿、拆墙还绿、见缝插绿、全民植绿等措施,积极推动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打造了一个绿色抱城、水中映绿、绿染县城的生态景观。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古岳大地上,古县正以她卓越的雄姿、坚挺的脊梁、十足的干劲,在全力建设富裕古县、优美古县和文明古县的进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迸发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

通讯员 刘广亮 吕俊华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