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草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3-07-05 08:52: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国锋)为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解决舍饲圈养饲草饲料短缺的瓶颈,近年来,市畜牧兽医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规模种草为重点,大力发展果园种草养殖,草业发展呈现出数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草食畜饲养量逐年递增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种草保留面积56.58万亩、草地围栏保留面积4.5万亩。

我市是传统养殖市之一。全市耕地面积761万亩、天然草地面积767万亩,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项目引领。草地建设项目是推动草业工作的载体和杠杆。近几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了“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二峰山塔尔山两山生态治理”等草地建设项目。项目区内的霍州市、洪洞县、尧都区、襄汾县、曲沃县、侯马市、翼城县和浮山县实施人工补播种草7.32万亩、草地保护57万亩、草地围栏4万亩。完成草食畜棚圈建设任务47450平方米。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区草地草层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显著提高。在实施草地建设项目的同时,按照扶优、扶大和不重复投资的原则,将省农业厅安排的规模健康养殖项目、退耕还林后续棚圈建设项目等项目与草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已经建立起饲草生产基地的养殖场在规模健康养殖或棚圈建设上予以扶持;给已经有一定养殖规模但没有饲草生产基地的养殖场在草地建设项目上予以扶持,建立起稳固的饲草生产基地。此外,在吉县、曲沃利用市科委科技攻关资金,通过购置草种和鹅苗,大力扶植果园种草养鹅。通过三年的努力,目前牧草种植已从果园扩展到林下,养殖品种不仅有鹅还有林下养鸡、养羊等等,形成了“树下种草、园间牧畜、种养结合、良性互动、果畜双赢”的新型循环养殖模式。

二是规模发展。草畜并举、规模发展是提升草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促进草地建设上水平,2010年以来,市畜牧兽医局坚持草畜配套、种养结合,在狠抓牛羊规模养殖的同时,大力推进规模种草。积极引导养殖场(户)转变生产方式,利用周边农闲田种草,推广草田轮作,连片种植,与农民签订收购协议,建立自己稳固的饲草生产基地。截至2012年底,全市发展规模奶牛场(户)729个、规模肉牛场(户)5242个、规模养羊场(户)6421个。全市有百亩以上连片种草4万余亩。翼城县富华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将周边农民的1000余亩小麦田作为自己的种草基地,投资50余万元打深井一眼,给农户铺设了管灌系统,农民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每年夏收后农民把耕地全部复种青贮玉米,高产、优质、高效,农民从种草中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合作共赢。目前,全市有80%的规模养牛场和养羊场都与周边农民合作,建立起了自己的饲草生产基地。

三是服务支撑。草地建设技术服务是做好草业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近几年来,市、县两级草业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转变作风,规范管理,通过强化服务推动了全市的草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开展了牧草品种区域试验。在省草原站的大力支持下,市站在尧都区贾得乡建立了牧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开展牧草引进品种适应性和生产能力测定,筛选适合本地推广的优良草种,指导全市养殖场(户)科学种草。开展了草地生物灾害监测防治和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2010年—2012年累计完成了45个样地野外监测,开展草地虫鼠害防治面积29.2万亩。科学指导天然草地的管护与利用。加强草原防火宣传。在每年的草原火灾高发季节,各县(市、区)都加强草原防火宣传。尤其是在草地植被恢复较好的地方,沿路刷写防火标语。同时加强草原防火应急值班,加强对草原卫星监测火点的排查,全市至今未发生过草原火灾。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