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2014-09-02 08:14: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柴卫东)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怎么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水矛盾如何解决?近年来,侯马市积极探索半干旱地区的节水经验,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用水不升反降的新路子,节水经验在水利部组织的西安和张家港召开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会议上先后作了经验发言,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一致认为侯马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应在全国进行推广。

侯马是山西乃至全国贫水县市之一,全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08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平的1/4、不足全国的1/20,全市每年地下水超采量达700万立方米,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全市总面积39.2%的地下水已形成超采漏斗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08年11月,侯马市被水利部列入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县级试点市后,按照“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基本方针,全面实施“节水挖潜、省水高效、市场配置、公众参与”的节水策略,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全面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侯马市先后出台了《节约用水管理办法》、《企业取用水管理实施办法》、《水价管理办法》以及《水权交易市场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4个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并不定期研究和制订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协调各部门、各行业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职能关系,出台了一系列节约用水新政策,制定奖惩措施,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联动作用,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大的合力。为了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任务如期实现,从2009年起,侯马市每年都要对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组成员单位的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实行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并将节水型社会建设列入考察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完成任务好的部门全市表彰奖励,对落后的单位由组织部门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从而大大激发了成员单位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

同时,市委、市政府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万元GDP平均耗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耗水量、万元农业产值平均耗水量、地下水位止降回升4项指标以及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为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侯马市结合水资源实际,一改过去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做法,提出了“实施关井压采,提倡利用地表水,想方设法用好雨水、污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用水新理念,先后对超采区内131眼自备水井实施了封闭,防止了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农村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历来是用水大户,占用水总量的70.8%,对村民饮用水,侯马市实行城乡管网供水一体化,目前,全市87个行政村有44个行政村、6万余人、1.8万户实现了城市管网供水一体化,并安装了计量装置,使用水量在以前的基础上下降了40%以上;对农业灌溉用水,侯马市严格控制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鼓励使用地表水灌溉,同时,对输水系统全面进行防水、防漏、防渗改造,几年来,用于输水系统改造的资金达3200万元以上。

在工业节水方面,侯马市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和雨水集蓄工程。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风雷机械厂,在企业用水全面实现5级计量的基础上,又创新性地在采暖系统热水管网中安装了锅炉补水恒压变频器,使采暖期地下水消耗量下降20%以上。

华强钢铁公司投资1000万元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实现了生产污水零排放,每年为企业节水40万吨,节省用水开支200余万元。侯马国家粮食直属库、中化寰达先后建立了雨水集蓄池,用于工业用水。目前,侯马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投资也已达到3541万元,每年,雨水集蓄能力达到63万立方米。

在居民节水方面,侯马市大力推广6升坐便器储水箱等各种节水器具,推广使用有节水标志、有节水认证的用水器具,目前,全市更换节水生活器具等方面的投资已超过5000万元,更换各种节水器具2万件(套),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用水30万立方米,同时,侯马市在各大新建居民小区建立雨水集蓄池,用于浇花、洗车等,节约了用水。另外,侯马市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舍得投入,近年来,共投入节水工程建设专款1.2亿元,建成全市节水型社会信息化控制中心1处,安装机井用水计量自动监控和采集传输设备548套,配套建设保护设施432座。

目前,侯马市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全市总用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789.57万立方米,下降28.47%;万元GDP取水量从2007年的132.9立方米降到如今的69立方米,降幅达48.08%;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到现在的21.59立方米,降幅达34.38%。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