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张建华 邓文斌 贾玎玎)今年,襄汾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富民强县这一总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基地、新型工业强县、宜居宜业新区、根祖文化之乡四大转型步伐,提升安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法治襄汾建设三项治理水平,办好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10件实事,重点做好8方面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三农”工作。该县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县91.67万亩耕地和79.75万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加快禹门口东扩襄汾段农业供水工程、汾西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和东刘、东邓、赵曲三大泵站工程建设,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抓好邓庄、南贾、西贾、赵康等7个小麦高产万亩示范片建设,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4亿公斤以上。做大做强农业园区,继续整合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循环扶持襄陵现代农业、新城万亩官滩红枣、汾城万亩核桃经济林、南贾君源肉羊养殖加工等4个标杆园区建设,着力推进陶寺2万亩干果经济林示范园区、古城侯临食用菌产业园区2个农业园区建设,规范和带动全县农业园区发展。拓宽农业经营渠道,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完成48万亩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积极推进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与上海“天天果园”互联网营销平台联盟,让特色农产品走向新市场、卖出好价钱。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奖补1000万元打造古城镇关村、邓庄镇贾庄、燕村、新城镇邓曲村、梁坡村5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奖补1000万元打造10个县级示范村和45个乡镇级示范村。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好煤与非煤两大文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好涉煤产业这篇大文章。全力推进涉煤产业“六型”转变。焦化方面,加快星原年产60万吨干熄焦、煤气发电和余热发电项目建设;积极帮助万鑫达6万吨合成氨项目完善手续;实施光大焦炉烟囱废弃余热利用项目;推进宏源120万吨焦化和万鑫达20万吨粗苯精制项目。钢铁方面,积极推进钢铁产业重组,加快建设产业集中度高、装备水平先进的优质特钢集聚区,重点实施新金山100万吨高速线材项目建设。矿山方面,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促进非煤矿山依法规范运营。园区方面,重点抓好河西煤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尽快启动河东冶金焦化工业园区和襄汾生态工业循环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做好非煤产业这篇大文章。围绕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重点在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在科技创新和民营经济发展上取得突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低碳创新行动计划,重点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和市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各1家。
精心打造1个产业研发基地,巩固完善1个省级科技示范园区,实行1项省级农业技术承包。积极引进培养创新人才队伍,搭建乡土人才创新平台,打造3至5个县级农村科普惠农中心,建设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襄汾县专利奖励办法》,激发企业和个人创新发明专利的积极性。加紧研究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办法,通过不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激发创业热情的政策措施,为他们二次创业提供最舒心的环境,使企业、资金和人心都留在襄汾。努力实现企业正常生产。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对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在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基础上,将起征点提高至15万元,减轻企业负担。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发挥投资的撬动作用。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加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精准招商。重点推进深圳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山西聚力环保产业园、碧云天饲料加工二期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引深“回归工程”。以情招商、以德招商,力争通过“回归工程”引进3至5个项目落户襄汾。继续坚持重点项目“六位一体”推进机制,县初步确定要实施70项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00.4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8.53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项,总投资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5亿元;市级重点项目16项,总投资40.8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1.92亿元。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抢抓全市“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和“一城三区”发展机遇,坚持“东西同步,城乡一体,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重点抓好东、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县城建设用地控规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沿滨河东路两侧建设规划和邓曲、燕村、梁坡、关村、贾庄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规划。加快河东旧城提质步伐。完成丁村路北延、粮局棚户区改造和河东文体广场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地启动城中村改造;推动天然气置换煤气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80%煤气用户置换;实施水质改造工程,提高县城水质标准。完善河西新城功能。在加快清华园、圣尧新城北区等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滨河公园清淤、豁都峪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丁陶大酒店南道路、尧风二街东段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局部微循环;新建8个换热站并完成相关管道铺设,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推进县城路网建设。实施108国道县城过境公路改线、省道台襄线县城过境公路改建和赵福线建设工程,构建纵贯南北、连接东西的县城大路网格局。修通供热公司至108国道道路和上庄路连接,形成河东区南部循环道路;着手启动县城往东与改线后108国道之间的连通工程,打通城东外环道路,有效解决县城拥堵问题。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0条措施,突出抓好钢铁、焦化、化工、建材等行业环保设施升级改造,限期完成治理任务。加强煤焦发运站的环保设施建设,要求相关企业完成硝烟除尘车升级改造,减少粉尘、烟尘排放;坚决完成6835辆黄标车和老旧车的淘汰任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水质达标率100%。围绕“一河一网一带一体系”规划,重点抓好汾河生态修复、农田防护林网断档补栽补造、干果经济林、生态防护林等林业工程,植树200万株,营造林2万亩。
树立红线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严格落实部门、乡镇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形成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行业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的格局。深入开展“五落实五到位”活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严执行“一票否决”制,坚持“四不放过”处理原则,零容忍、严查处,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增进群众福祉。全力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完成陶寺乡刘贾村、大邓乡神坡村地质灾害区移民搬迁工程;二是加快县医院河西新院建设,确保中医院投入使用,完成赵康、南辛店和景毛3个卫生院改扩建任务;三是建设襄汾县第四小学;四是新开工建设900套各类保障性住房;五是建设10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六是启动河东文体广场建设;七是完成500套农村危房改造;八是实施6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九是完成惠及66个行政村7.8万农村群众的100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十是实施7万亩高标准农田整理建设项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