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6月12日的午后,烈日炎炎似火烧。正如同这样的高温一样,在引沁入汾浮山供水工程06标段罗圈凹隧洞施工现场也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洞口鼓风机隆隆作响;洞内,钻孔、爆破、出渣、支护,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施工作业;洞外,装载机和运输卡车来回穿梭,正在将挖出的洞渣拉离施工现场……
市引沁入汾浮山供水工程是省、市重点工程,位于古县、浮山县境内,是我省大水网联通工程,也是和川取水输水和引沁入汾工程的配套工程,该工程2015年2月15日开工建设,总工期3年,自引沁入汾工程草峪岭隧洞出口取水,设计引水流量0.5立方米每秒,最大输水能力将达到4.6立方米每秒。输水干线总长20.231千米,包括郭店、李家堡、罗圈凹、赵家坡4座隧洞、渡槽3座、暗渠1座。工程建成后,年总引水能力1580万立方米,成为浮山县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水利支撑。
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工人们24小时昼夜轮班作业,赶工期、抢进度,目前,全长1700米的赵家坡隧洞已于6月2日提前贯通;全线1350米的罗圈凹隧洞,施工05标段与06标段的施工人员分别从隧洞入水口和出水口两头施工并进,还有600米就将贯通。其余工程建设正在紧张进行。
走进已贯通的赵家坡隧洞,施工06标段工程项目负责人王怀强指着洞壁向记者介绍道:“下一步将在一期支护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混凝土衬砌,地面还要找平打上混凝土,使洞壁更加稳固和光滑,成形后的过水断面宽度2.5米、高度3米,以保证最大的输水能力。”
隧洞施工,鉴于地形、地质等情况的复杂性和无法预知性,相比其他工程难度较大。记者了解到,赵家坡隧洞于2015年8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出水洞口中间上下方向出现了一道自然裂隙,如果按原设计施工,势必影响将来隧道边坡的稳定性。针对这种情况,项目指挥部、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立即研究讨论,采取洞口后退10米的施工方案,排除工程隐患。退后10米后,根据地形特点,二次开挖比按以前方案开挖土方量要增加5万至6万方,施工难度也增大许多,工期至少要延误20天,面对这种情形,指挥部和施工方一起加班加点,及时解决遇到的难题。在罗圈凹隧洞建设中,洞内积水可以采取用水泵抽出的办法,但在赵家坡隧洞的建设中,洞里不仅水多,石块还很松软,石块遇水后很容易变成泥,大量的泥水加大了施工难度,施工人员边开挖边清理泥水,再把地面打平铺上混凝土,他们通过24小时不停歇作业,赶时间、赶进度,不仅没有耽误工期,还提前一个月完成了贯通。
伴随着一个个隧洞的贯通和一座座水库的建成、使用,浮山县供蓄水体系正逐步形成,将有效缓解和解决该县工农业用水困难的问题,为该县群众送去水的福音,同时还具有了向翼城县应急供水能力。
记者 张玉萍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