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山西篇】奏响产业富民增收曲

2017-05-31 09:37: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建设现代农业花卉双创示范园区、打造黑枸杞种植特色乡镇、发展文冠果种植基地……初夏时节,行走在平阳大地,田间地头热火朝天,工厂企业机器轰鸣,乡村旅游异军突起,电商基地供销两旺,一派繁荣景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千帆竞发、百花齐放,呈现出勃勃生机。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工作的主要依托和重要支柱。产业扶贫又是确保精准脱贫的成败关键,是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方略,立足市情,牢牢树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脱贫理念,坚持精准长效扶贫,紧扣特色大做文章,积极探索“坚持特色、提高品质、板块经营、集群扩张”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坚持把“一村一品一主体”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稳扎稳打持之以恒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产业带动力强、脱贫成效显著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政策引领迸发一片活力

  特色农业精准扶贫,需有完备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政治高度、战略高度、全局高度认识和把握特色产业扶贫的重要性,成立了特色农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特色农业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大事项决策,各相关单位通力协作,合力攻坚,为产业扶贫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营造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推动特色农业扶贫行动的良好氛围。

  我市相继出台《临汾市特色农业扶贫工作方案》《临汾市特色农业扶贫行动计划》,在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农民培训等方面,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主体。按照特色农业发展“四大板块”布局,我市又制订了杂粮、中药材、蔬菜、水果、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产业扶贫(2016年-2020年)专项行动方案。市特色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行业特点和职责,积极联系承接省产业扶贫项目,分别制订了行动计划和“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行动实施意见。市农委在深入调研和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年度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和产业扶贫成员单位职责,通过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了临汾市“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精准施策迸发一派生机

  “特色农业产业扶贫,要从实际出发,向规模要效益,向优势要竞争力,向品牌要生产力,把贫困人口吸纳到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市特色农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王晓民介绍说,全市入库的产业扶贫项目436个,包括畜牧养殖、蔬菜、中药材、小杂粮、养蜂、花椒、玫瑰、槐米、苹果、红枣、酒用高粱、糯玉米等产业类型。汾西、安泽、乡宁、隰县实现了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特色产业扶贫,要有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分析资源条件,精准确定工作重点,精准谋划特色产业。各贫困县把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作为重要的治本之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落实到产业和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把沉睡的资源变成农民致富源泉。

  吉县加快苹果产业提质升级步伐,推动苹果产业由粗放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全县苹果面积发展到28万亩,年产18万吨,果农人均果品收入超过了6000元,苹果产业达到了“五个80%”:即苹果种植面积、专业村数量、苹果产值、果农收入和农民从业人数占比,都达到了80%。

  永和县实施“千人脱贫项目”,投资200万元,扶持603户贫困户发展养殖、大棚蔬菜等农业产业,与省农科院开展“院县合作”,实施“科技富民1155”工程,建设红枣科技管护示范基地和核桃高接换优工程。

  龙头引领造福一方百姓

  特色农业扶贫,还要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带动农户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参与农业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44个、合作社1783个、家庭农场304个、种植大户585个,分别带动贫困户14528户、16883户、2324户、8366户农民融入产业链条,从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全市通过自下而上推荐、整理、汇总产业扶贫项目74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休闲旅游、电商等产业类型,项目总投资48.9亿元。汾西县落实产业扶贫项目资金2520万元,126个贫困村每个村实施1个产业扶贫项目,项目已建设完的有53个村。奥坤量子生物有限公司与永和县政府签订种植黑枸杞10万亩,引资5.79亿元,在坡头乡打造黑枸杞种植特色乡镇,已流转土地并种植了0.1万亩,育苗0.03万亩。霍州市打造文冠果种植基地0.5万亩,分两期引资6000万元,目前已种植0.12万亩,0.38万亩已经落实到村到户。大宁县与山西隆泰双创农技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现代农业花卉双创示范园区项目,把资产性收益扶贫工作和花卉产业项目建设深度融合,让贫困群众通过土地入股,获取收益分红,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蒲县、古县、隰县、乡宁、大宁等县分别与山西宝迪农业科技公司和山西新大象公司签订合同,大力发展百万头生猪项目。

  千帆竞发浪潮涌,在新一轮特色产业扶贫实践中,我市以龙头带动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一条龙、全覆盖的富民产业链,打造能带动全局的特色产业基地,向规模要效益,向优势要竞争力,向品牌要生产力,把贫困人口吸纳到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战场,以更加铿锵的足音迈上辉煌的征程,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抒写灿烂的华章!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