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尧文化遗迹系列、根祖文化系列、山区森林生态系列……读不完的历史厚重、数不完的人文景点、看不尽的壮阔景观。随着2016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帷幕缓缓落下,我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仅2016年一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4027.89万人次,远远高于全省14%的平均增幅;旅游总收入375亿元,对整个第三产业贡献率达84.1%,推动三产占GDP比重上升到45.5%。旅游业正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引擎、新支撑。
过去的五年,我市做强做大品牌,破解发展障碍,唤起城市记忆,彰显文化魅力……作为我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任重道远,把旅游打造成为千亿产业的总体布局和行动计划正在全面落实铺开。
精心打磨散落“珍珠”
日前,乡宁县胡村至安汾云丘山旅游公路正式开工建设,此项工程是我市市县两级2017年重点投资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乡宁区域道路网络、优化路网结构,推动云丘山景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无独有偶,翼城县历山舜王坪旅游公路的修建同样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过去的五年,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的临汾,已构筑起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大西高铁途经9市31县,从临汾始发49分钟到运城,一个半小时到太原,两个小时到西安;临汾民航机场架起了临汾对外交流的“空中走廊”,先后开通了13个城市航线,基本实现了国内一线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一条条高铁线路、民航线路、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犹如活力四射的“旅游生命线”,将平阳大地上下五千年的旅游资源连珠成串,奠定了我市文化旅游业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市景区建设逐步完善。洪洞县完成苏三监狱景区房屋征收拆迁、地质勘探、场地平整;乡宁县完成云丘山景区旅游厕所、多宝灵岩寺修缮、乡村旅游、塔尔坡古村落开发、黄金峪自驾车露营地前期开发,以及戎子酒庄旅游接待餐厅、农家小院宾馆、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吉县完成壶口景区部分路基工程及人祖山景区山门、广场、游客中心、牌楼、人祖庙、抗战文化体验园。
同时,我市旅游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槐树景区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5A级旅游景观质量专家评审,被列入创建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目前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七里峪和戎子酒庄等景区的创建4A级景区目前正在积极推进。
旅游资源如同散落的珍珠,如今,这些散落的珍珠被打磨得愈发光彩照人。
“旅游+”释放乘数效应
在临汾,有一个传奇,他从身价过亿的煤老板转型到旅游界“网红”。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连水身份蜕变的背后,映射出我市为打造旅游产业支柱的努力,更是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今年2月7日,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省级大型国有文化旅游投融资企业经贸集团正式签约。双方依托云丘山的文化生态资源,合作开发全国闻名的休养胜地,并逐步打造沿黄黄金旅游线路和连片集群景区。张连水说:“引进新的投融资平台,能有效助推景区2017年系列旅游产品开发,像冰洞、风洞群和玻璃桥、蹦极、空中飞人、滑翔翼等,投资额可达2.5亿元以上,预计今年游客量可增加50%。”
为使我市现有的旅游资源连点成面,2015年,我市推出了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对散落的旅游资源进行串联。中轴线寻根祭祖游、东线生态休闲游、西线黄河风情游三条精品线路,占到全省六条精品线路的一半。2016年,我市以“特色乡村游”为发力点,涌现出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安泽县精心策划了府城镇、杜村乡、和川镇岭南村、马壁乡马壁村旅游节庆和旅游主题活动。同年,曲沃县被评为“中国成语典故之乡”“中国成语典故传承基地”。借助这一名片,曲沃县加快了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切实做“美”山水资源、做“特”乡村旅游、做“强”基础设施。与此同时,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曲沃县致力于打造更多类似于西海、景明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乡村。
2016年我市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风生水起,全域旅游工作不断推进,旅游与各元素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旅游+项目”互融共进,按照“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我市努力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娱乐项目;“旅游+文化”内涵叠加,通过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赋予了各个节庆活动深厚文化内容;“旅游+交通”联动发展,带动我市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送“酒”出巷拓宽发展
旅游大建设已经取得大突破,正式进入大营销阶段,因此要选取重点市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市不断突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固化思想,向国内外主客源市场持续发力。
五年来,我市依据“立足本地市场、辐射周边市场、拓展远程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营销战略,全力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黄河金三角四大客源市场,组织旅游企业赴川渝鄂开展临汾旅游专题推介,赴武汉参加中部六省旅游博览会,赴浙江义乌参加旅游商品博览会;举办了帝尧文化旅游节、第25届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云丘山中和文化旅游节、尧都区第12届乡村风情桃花会等旅游节事节庆活动。在国际市场上,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大战略,依托毗邻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优势,积极拓展沿线的宣传推介。我市庞大的推介队伍,还远赴俄罗斯、捷克、匈牙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进行了宣传促销。我们的黄河文化、面食文化,剪纸、戏曲等传统文化,在国门外大显身手,得到沿线国家的青睐。
2015年10月,我市与澳大利亚杰尔顿市正式缔结国际友城,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旅游外交”体现了我市文物、旅游、外事侨务深度和广度上的融合,通过这种“旅游外交”手段,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知晓作为炎黄子孙的“根”之所在!五年来,我市正在由“旅游资源大市”转变为“旅游经济强市”,如何使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与文化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相匹配,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未来几年,我市将继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扬帆再起航!
记者 安月琦 实习生 宁智豪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