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华翔集团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工作进展顺利,澳坤生物、益通股份、三水能源、光宇股份、普泰股份5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74家中小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挂牌总数位居全省第3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崛起,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分工合理、集群发展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
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草根经济,更是民生经济。民企活了,经济才有活力。五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呈现出千帆竞发、破浪前行的喜人景象。
推动全民创业 让中小企业活起来
五年来,我市把鼓励全民创业作为“解放思想、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完善创业激励和推动机制,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大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创业的社会氛围,着力为全民创业升温造势;加强创业引导,改善创业服务,开展创业培训,建设创业基地,不断提高创业孵化能力和水平;用好用活财政资金,重点扶持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小巨人”和创业企业,2014年全市培育“小升规”企业35家、2015年培育34家、2016年培育24户,三年累计培育93家;动态调整企业名录,做到成熟一批、发展一批、扶持一批。
作为市场经济最敏感的神经和最活跃的主体,服务业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正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2016年,我市服务业全年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总量占比逐渐提高,贡献率不断增强。截至12月底,三产实现营业收入342.57亿元,同比增长2.39%,高于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2016年服务业新增企业707个,新增从业人员2.7万人,三产总量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32.14%,占比和2015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62个百分点,对全市中小企业的贡献率达到75.56%。
打造服务平台 让骨干民企强起来
为服务中小企业,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为其发展铺平道路,五年来,我市全力打造高效服务平台,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全面提高成活率和成长率。
五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临汾市中小企业网站的内容和栏目进行充实完善,服务作用更加明显,网站点击量已近15万;充实加盟小微企业服务机构97家、小微企业服务站62个;加大中小企业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为入驻基地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房租减免等优惠政策和服务,建成了侯马、襄汾、曲沃、蒲县、吉县、尧都区6个省级创业基地和1个市级创业基地,并强化基地对入驻企业的孵化和服务功能,目前6个省级创业基地已入驻小微企业190余户;实行动态管理和奖励,开展了市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示范平台、技术中心、优秀小微企业服务站的认定工作,积极组织参评省级示范平台工作,全市省级示范平台达到11家;组织100余家企业、500余种产品举办了我市“专精特新”名优产品展示会,产品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环保、冶金机械、手工布艺、古典家具等多个产业领域,是“临汾造”名优特新产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为企业搭建了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优越的发展环境成为推动全市中小企业腾飞的强劲动力。
产业集群发展 让示范园区壮起来
一棵小树,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并肩耐岁寒。这句话道出了并肩作战、同舟共济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如何让中小企业这一棵棵小树茁壮成长,成为能够抵御风险的参天大树?工业园区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
五年来,我市按照全循环、多联产、抓高端的思路,扎实做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篇文章。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洪洞煤焦化、翼城高端特钢、曲沃生态工业等百亿元园区,现已形成了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18个园区和东西两山7个工业园区。同时,煤焦、钢铁、电力产业整合重组步伐加快,现代煤化工全面铺开,大力推进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粗苯精制及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三条产业链的延伸,重点建设了古县利达20万吨甲醇,尧都同世达20万吨甲醇和10万吨二甲醚,襄汾万鑫达20万吨甲醇等项目;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崛起,翼钢500万吨优特钢、飞虹微纳米LED、霍州焦炉煤气提氢等一大批项目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兴荣物流京东仓投入运营,国际陆港园区建设迅速推进,方略保税物流二期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已建成投入运营,对外开放“大通道”作用正在显现。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使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一条条“绿色通道”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快捷高效的服务为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沃土,促使它们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未来,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必将再展新风采。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