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杨全)今年初,改造西山5个贫困县的农村公路,被列入2013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做好的十件实事之一。位于我市西部、地处吕梁山南端的大宁、永和、吉县、隰县和汾西5个国家贫困县,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影响,公路建设相对落后,由此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让西山5县大道通衢,全市交通扶贫开发形成共识。
据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在今年启动实施的11个公路改造项目中,共有5项完成路基工程,3项完成路面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其余路基工程,明年6月全面完工。
“今年共开工11项134.81公里,其中吉县3项32.75公里,大宁两项29公里,隰县两项26.8公里,永和两项24公里,汾西两项22.26公里。”该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西山5县基础设施薄弱、公路技术等级低、防护设施不配套、运输业不发达的道路现状,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这些工程的建设,对特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百姓对这些工程充满了期待。
汾西县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铝土、耐火粘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师家沟等旅游资源。然而,由于县域内“东西沟通、南北断档”,导致境内出行不畅、境外交流不便,加之国、省道过境少,交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改造农村公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11月29日,记者在汾西县店头至涧底公路线上看到,这条乡道已经改造完毕。此时,附近村镇的孩子们正骑着自行车在这条新路上快乐的骑行着。
“这条路是我县北部地区通往省道的重要线路,以前这条路由于水毁变成了单车道,日常运输十分拥挤,也十分危险。”汾西县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这条路遥相呼应的,是路基工程基本完工的另一条乡道——佃坪至邢家要公路。这条公路是汾西县西、南部地区的主要出入通道。这两条公路的改造完成,不仅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交通大循环,而且与霍永高速连接线、省道、县道并网,形成环状放射型公路网络体系。
“汾西没有火车、没有高速,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县乡公路承担。这样的交通状况在丰富的矿场资源面前,显得十分尴尬。”汾西县永安镇窑铺村村民高师傅说,作为一名大车司机,常年驾车行驶在店头至涧底公路线上,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特别难走,跑趟县城要近40分钟,而现在只需要20来分钟就到了。
作为我市的名优农产品,大宁的西瓜享誉盛名,但由于该县的公路“不给力”,瓜农的西瓜不能及时上市。虽然市场前景良好,但瓜农的收益却少得可怜。大宁县曲峨镇道教村是该县有名的西瓜村,近年来,该村借助国家政策大力发展西瓜种植业,但由于路况差,很多客商不愿意上门,而该村有能力将西瓜拉出去的人家却很少。
“每年外运西瓜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让瓜农的收入减少了不少。”道教村党支部书记房廷重表示,道教村旁边就是新改造的宁大线,现在瓜农往外运瓜十分方便,很多客商也因为这条路的改造,愿意到村子里来收瓜了。
“西山5县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共32项452公里,分3年完成。到2015年底,32个项目完工后,西山5县县道的优良路将达到682公里,乡道的优良路达到534公里,这将大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剩余的在修路段正加紧施工,每条新路段的完工,都将给沿线村庄带来勃勃的生机。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