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吉县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业务发展状况的调查

2014-01-22 08:27: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系统大力开展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并以增设网点、布放非现金支付受理终端等多种形式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通过推广小额转账电话“村村通”、“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和“惠农直补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创新业务,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基础性金融服务。为进一步促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改善辖区支付结算,我们对吉县农村便民服务点和转账电话“村村通”业务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运行状况并不尽人意,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便民服务点业务开展的现状。吉县辖内金融机构有人民银行机构1家、农业银行机构1家、农业发展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邮政局储蓄网点2个、农村信用社机构15家,其中设在县以下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8家,占全县金融机构总数的25%;全县安装小额转账电话238部,分布与52个行政村,2012年小额转账电话“村村通”业务仅为452笔,金额82万元,农行吉县支行配备了1人负责小额转账电话“村村通”业务及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吉县信用联社在全县建立了39个便民服务点,每个乡镇大约有3-5个便民服务点,而且特约商户服务点较少,大部分为农户服务点,业务种类主要是查询和取款,且业务资金由便民服务点垫付,目前仅有5-6个便民服务点经常运行,大部分便民服务点没有业务,2012年便民服务取款业务83笔,金额7.6万元,吉县信用联社配置2人负责便民服务点工作,每月对便民服务点进行一次业务回访与培训工作,专人负责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二、便民服务点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综合条件差、网点资源配置不合理。

(二)农村地区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认知度不高,便民服务业务开展步履维艰。

(三)便民服务点利润率太低,服务点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四)收费价格高制约着便民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相关建议

(一)改善农村综合条件、合理配置便民服务网点。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工作支持,成立由政府牵头,公检法、移动、网通和各金融机构参加的便民服务工作领导组,正确引导辖内各金融机构处理好社会公益性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性、安全性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从而制订标本兼治、切实可行的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和有关单位加大支付结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布局便民服务网点,合理设置便民服务设施,力争每个自然村设立一个便民服务点,每个便民服务点拥有一部转账电话和一个取款POS终端,进一步扩展支付清算体系和新兴支付方式的辐射范围,从而改善农村地区的便民服务环境,创造良好的支付结算环境

(二)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大力开展便民服务宣传工作。

通过建立持续有效的普及性宣传机制,增加专业化辅导、面对面指导、差异化营销,切实提高广大农村人口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提高广大农民对便民服务工作的认识。一是加强对农村地区基层银行网点员工和便民服务点工作人员的支付结算业务培训力度,使农村地区便民服务从业人员熟练掌握结算业务知识,熟悉各种结算工具的特点和优势,从而能够依据不同的客户群体需求推介不同的支付结算品种。二是金融机构的业务宣传应结合支付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的常识性知识和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等引导性知识进行全面介绍,采取手把手教授方式,并建立支付结算便民服务宣传的长效机制,以网点柜面宣传为基地,通过摆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帮助农民积极通过便民服务点办理支付结算业务。三是银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要下大力培养和造就自己的一批专业人才,切实提高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加快出台农村便民服务工作优惠政策。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加快修订现有支付结算业务收费标准,区分城市和农村客户采取不同的支付结算收费标准,尤其是适当降低农村居民使用在便民服务点取款的成本,提高农村居民通过便民服务点办理业务的积极性。银行应当加大对便民服务点的服务费分成,至少保证便民服务点能够得到1‰的服务费,同时为便民服务点拨付一定的周转资金,配备保险柜、验钞机等设施,并及时出台便民服务点政策补贴标准,使便民服务点有利可图,提高便民服务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开展便民服务。

(四)适当降低农村便民服务点的收费价格,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便民服务点办理业务的积极性。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对现行银行业服务收费项目及价格进行重新明确和统一规范。尤其在农村便民服务点应该消除行别歧视政策,对所有银行卡取款均按统一标准收取手续费,减轻农民负担,遏制因收费价格不一导致的不公平竞争现象,更好地促进农村便民服务工作,实现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的彻底改善。

 

陈敬和 冯国章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