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朱文平 张军华)新春时节,霍州市处处春潮涌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该市确立了新一年的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三晋经济强市、实现整体率先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业引深转型升级,农业建设三大基地,旅游实施联合开发,城市构筑五大板块,环境开展四城联创,民生提升五好标准,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站在新一轮起跑线上,面对新的挑战,霍州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发向上,唱响了转型综改的发展壮歌。
转型升级,构建工业经济新体系。霍州市把工业转型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稳步构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体系。深挖霍煤、霍电、兆光等大企业的潜力,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砖等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传统产业循环发展。
加快力拓、紫晟、什林、兴盛园等煤炭企业升级改造,推进化工公司节能技改,实现由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向生产成品、深加工产品转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完成天然气液化一期,启动二期,实施总投资16亿元的华润风能发电、投资1.5亿元的晨皓纯净水、投资1.2亿元的粉煤灰制砖、投资3000万元的PVC建材等项目。同时,利用天然气接入的有利条件,引进精密铸造、高档陶瓷、玻璃灯具等产业项目,发展新型接替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霍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夯实基础,促进农业现代化。按照现代化农业发展思路,霍州市力促“特色经济林、无公害蔬菜、规模养殖”三大基地上规模、上档次。今年将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干果林基地,新栽植优质核桃2000亩以上,达到2.8万亩规模;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将西张垣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打造成临汾市一流的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扶持同兴禽业、聚盛牧业、绿源乳业、健峰生态、康立林牧等养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积极扶持小米、大葱、豆腐、甜瓜等传统特色品牌体质壮大。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实施东王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和末级渠系建设。
加快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农民的创业收入。
发展旅游,实现“三产”新突破。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企业经营的发展理念,联合霍煤集团、中景旅游开发公司等大型企业,加快“一署两峪”的深度开发。启动霍州署东西辅线复建工程,恢复历史原貌;加快七里峪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人工湿地、滨水游憩区、入口换乘区等工程;按照打造“江南风景、乌镇水乡”的定位,实施陶唐峪景区深度开发。同时,加快霍州署文化产业示范园、浙商文化创意园、林溪晋茶精品酒店、城市综合体星级酒店、人防地下商业街、华怡三期、联源物流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接待水平和接待能力,实现由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提升转变。
聚力宜居,构筑城乡一体新格局。坚持“旧城借力发展,新区加大投入”双轮驱动的思路,扩容提质,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旧城改造以提质为重点,实施鼓楼西街城中村改造、华怡三期建设、霍州署文化示范园、中镇国际花园、水榭花都等十大项目建设;新区开发以扩容为重点,实施城市综合体星级酒店、橡胶厂棚户区改造、中镇大道建设、大西高铁站前广场等六大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新农村标准化住房项目、连片改造项目及旧村拆建工程,构建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城乡建设新格局。同时,引深“四城联创”活动,打造山青、水绿、天蓝的宜居城市。
实施热电联产、天然气扩户工程、霍煤电厂环保设施改造、化工公司中水回用等一系列节能减排工程。扎实推进汾河、南涧河、对竹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南山绿化、汾河沿线荒山绿化等工程。持续引深移风易俗、文明殡葬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
致力民生,幸福工程谱新篇。霍州市致力民生改善,在实现“有饭吃、有医看、有学上、有事干、有人管”的“五有”底线上,提升到实现“吃好饭、看好医、上好学、就好业、居好家”的“五好”目标。今年将继续加大民生支出,在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提出了新的举措。在教育方面,实施劳动技校改扩建、霍东新区小学建设、市三中运动场改造等工程项目,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为全市中小学配齐网络教学设备;在医疗方面,加快推进普仁集团新医院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救助体系;在安置就业方面,坚持“内拓外联”的理念,计划新增就业岗位58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力争控制在4%以内;在社会保障方面,围绕“保障基本”的目标,构建“社会参与、政府兜底”的救助体系,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各类补助标准。加大对四类困难家庭学生、贫困大学生、农村80岁以上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继续推行市级领导包联孤儿、集中供养、爱心助学等制度。启动陶唐峪敬老院二期工程、市儿童福利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完成新年公租房200套、限价商品房292套、改造工矿棚户区144套、城市棚户区464套。同时,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秩序,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领导包案、信访督办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做到“事要解决”。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