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柴云祥) 去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系统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围绕“保运行、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目标,顶住下行压力、积极应对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列于省考核的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前茅。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1.7亿元,同比增长1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四;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21亿元,同比增长62.84%,超出省定目标35.84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三;工业固废总排放1746.3万吨,利用1100.17万吨,利用率63%,位列全省第二;非煤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
为了确保2013年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我市创新监测调度机制,适时强化监测调度,变月调度、月分析为日报告、周调度、周分析、月预警;改局部调度为全局调度,及时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年撰写经济分析报告、工业经济运行动态29期。强化目标管理,按季度向各县(市、区)分解下达任务指标,发布预警指数,及时跟踪督导,增强了目标单位的责任意识。加强协调服务,先后组织召开了煤焦对接、银企对接、煤电对接和重点项目工业产品供需对接会,共签订煤焦协议84.9万吨、电煤协议106万吨、钢材协议65.7万吨、水泥协议174万吨及贷款意向86.85亿元,最大限度保障了产业链、资金链的有序衔接和企业的正常生产。
去年,我市产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落实调产项目135个,完成投资154.3亿元,山焦20万吨甲醇、光大90万吨干熄焦等62个项目完工或部分完工,新增销售收入152.7亿元。二是淘汰落后成效显著。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省里要求,全年淘汰各类落后产能384万吨,其中,钢铁175万吨、焦炭161万吨、水泥48万吨。三是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强力推进。全市焦化企业由重组前的45户,3932万吨产能,减少为21户主体企业,3802万吨产能,基本保全了原有产能,为焦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四是园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园区机构逐步完善,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园区等3个园区相继成立了管委会或筹备机构;硬件设施继续改善,聚集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山西国际陆港综合保税物流园区的方略物流保税中心与周边工业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集团化、集约化发展上迈出了新步子。25个工业园区完成产值1248.7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3.1%以上,其中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内的18个工业园区完成产值1036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2%,园区经济优势逐渐显现。五是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实施了临汾志强、乡宁宏基等一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有效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园区、安泽唐城煤化工园区等五个循环经济园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了煤——焦——化、铁——钢——材、铁——铸——加——整机配套、煤——电——热——建材等循环产业链条,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六是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增云鹏制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汇丰建材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户,数量逐年增加,作用不断发挥,技术中心建设位居全省前列。同时,我市还实施了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山西锻造钛合金锻造技术研制与应用等23个技术创新项目被列入省级计划,同世达、平阳重工等20余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工业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