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绘就尧都美丽画卷

2014-04-01 22:03: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堤坝的绿化以树种为主,通过乔木、灌木、绿色植被相结合,突出植物造景,形成城市森林景观。治河蓄水、绿水相映,有树、有花,营造绿色生态廊……”向记者描绘起经过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百公里汾河尧都区段场景时,景观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孙耀廷显得十分兴奋,一个充满绿树成阴、风景优美、色彩丰富、层次多样的汾河景观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

临汾市百公里汾河尧都区段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南起屯里汾河大桥,北至洪洞县界,东接新建滨河东路,西连汾河西大堤;河道治理长度5公里,生态修复实施面积150万平方米。汾河治理内容包括:河道疏浚5公里,主河槽固槽10公里、堤防加固10公里、改造沿汾河两岸电灌站4座、入汾支流河口治理1处、堵头坝、蓄水橡胶坝工程各1处,治理工程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生态修复工程分为三板块:河道内滩涂两板块为地被种植区,堤坝外为郊野生态景观区。

汾河尧都区段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左力介绍,目前,河道治理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将于4月底全部结束,绿化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记者在现场看到,河道内坝种植的植被已经发芽,呈现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色,随行的技术人员介绍,这是采用新的“生物毯”技术,用铅丝网包裹两层棉,中间夹带草籽铺设到河内堤上。这不仅能够保证河坝的安全,减少河水对坝体的冲刷,而且能保证草籽不被冲走,起到长远的绿化作用。

虽然尧都区汾河段治理与修复工程仅有5公里,但是,由于距离城区段较近,地域上有较大的特殊性,这给工程施工和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质量关;在整体设计上也考虑全面,与城区段力争做到融合。

如果说汾河是一只明亮而美丽的眼睛,那么围绕汾河水系的人造景观就相当于“画眉”。如何将眉眼打扮得含情脉脉、风情万种?景观项目部的专家孙耀廷说,围绕整个汾河水系,在整体设计上,汾河尧都区段将突显“郊野生态”特色,将原有绿化苗木能留尽留,地形高低起伏,湿地、湖泊、主题广场和文化活动场所分布合理。苗木种植高低错落、开合有致,以大片开阔绿地为主体,突出乡村郊野特色主题。

在具体的景观绿化上,生态、优美、简洁、大气是尧都区汾河段景观的基本特点。“在水面和地面的过渡地带,选择种植水生和湿生植物,就能达到一个渐变的过程。”孙耀廷介绍,在汾河生态景区的打造方面,也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在堤坝外区域,保留了原有树种,依托地形,根据各种主题来设计种植不同种类的树木和花草,有垂柳、金银木、杨树、槐树等大型乔木。此外还有其他种类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依据各种主题分格种植了山桃、海棠、丁香等具有浓厚郊野风格的树种,起到与水相呼应的效果,使得水和树交融在一起。让市民们来了,能有轻松的心情,为市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小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提升了道路的植物层次与色彩搭配,整体呈现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位于东坝的绿化带修好之后,市民将看到各具特色的花灌木与地被组合成一条绚丽斑斓的花带,整条道路绿树成阴、芳香宜人,给市民留下“车在景中行”的美好印象。

汾河尧都区段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后,尧都区汾河段两岸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为城区及周边居民休闲、观光、娱乐提供理想场所,为城市扩张和尧都经济发展起到有力支撑,该区域内将会形成“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美丽画卷。(张莹超)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