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段:汾河岸畔战犹酣

2014-04-18 08:16: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机声隆隆,挖掘机装载机同开工;车来车往,大车小车运料急;你铆我焊,钳工焊工齐上阵……初春时节,记者在霍州市汾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工地看到,一场轰轰烈烈的汾河治理大战正在这里上演:30多名施工人员、10余台大型机械参与建设,不同的标段操作面和施工点同时开展,秩序有条不紊,场面蔚为壮观。

“霍州是临汾的北大门,也是临汾市建设百公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的北起点,建设好母亲河是霍州人的夙愿,霍州市汾河生态治理工程2013年3月25日开工建设,是我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治理长度最长、最全面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民生工程。”项目经理张爱国开门见山地说,为了切实把这一惠及霍州30万人民的实事办好,霍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程建设,协调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工程前期,该市就组建了汾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指挥部,确定了工程项目法定代表人,成立了汾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部,制定了项目部规章制度,从人员、制度上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同时,为了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霍州市水利局抽调领导班子成员充实到各个标段,负责工程建设监督检查和矛盾问题协调处理,有力促进了工程建设。

在霍州市汾河生态治理工程城区3号橡胶坝建设工地,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多种工序在交织中穿插进行,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记者穿过河床来到施工现场,正在和工友们搭建消力池模型架的模型工裴青社告诉记者:“我们12个人一个班,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要求建设,确保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千里汾河万古流,百年大计质量优。工程项目部本着“安全第一,质量为先”的宗旨,严格落实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度,对工程施工、监理进行了公开招投标,严格审查参建单位资质,坚决杜绝无资质单位入围以及“层层发包”现象的发生。

“项目部要求各承建单位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按据国家和水利部规程、规范和施工技术标准对工程建设实行全程监督。”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安五达介绍,为科学管理、规范施工,霍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经常组织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现场观摩,监督检查工程建设,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驻工地代表随时提供技术服务,对施工单位与现场监理提出的需设计变更的图纸进行现场勘查、变更与签字认可。

霍州市审计局委派专人确认并追踪审计,保证了工程质量与工程投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坚持做到每周监理例会制度,对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及时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家住汾河西岸的居民王保军为该市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修复与保护竖起了大拇指。他对汾河城区段改造记忆犹新,深有感触地说:“几年前,这里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如今旧貌换新颜,‘一河清水,两岸锦绣’指日可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其中,城区深度治理段完成清淤135.33万立方,完成安装库区防渗底板14.54万平方米、截渗管3095米、钢筋混凝土挡墙5064米,完成混凝土浇注约5万立方米,建成蓄水橡胶坝2座,城区段已具备蓄水能力,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城区外一般治理段完成清淤48.81万立方米,完成浆砌石堤防工程11.7公里,土方开挖、回填146.2万立方米。工程竣工后,将为城市增添一块美丽的绿洲,极大地提高河道防汛能力,改善该市汾河沿线的生态环境,形成宜居宜业新型生态经济带,大大提升城市景观品质,为今后城市发展和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为市民生活和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记者 孙言兵 范韶华)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