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赵红兵 苏晓峰 魏建云)安泽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扩大内需、刺激增长的政策动态,结合当地实际,重点突出重大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三大领域的项目建设,全力以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截至2月15日,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3483万元,比计划进度超收6283万元,占市计划的33.72%,提前45天实现首季“开门红”。
今年,该县狠抓项目建设,激活县域经济活力。斥资7.2亿元,力办10件民生实事;狠抓拉动性、激活性强的10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上级支持,完成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调产、社会事业等方面的22项工程建设。其中,总投资6758.5万元的10件民生实事有:改造文洲小学、马壁小学等8所学校的4000平方米危旧校舍,为所有乡镇所在地小学装备自然、音、体、美教学设备;建设马壁乡卫生院和改造罗云、三交卫生服务站;新增就业岗位750个;建立安泽人民无线调顺广播电台等。总投资4.1亿元的10项重点工程是:安泽一中新建工程内部装修和设施配套、安泽迎宾馆附属配套工程;建设309国道沁河附桥;开工建设城市集中供气供热及垃圾水处理工程、沁河沿岸万亩自流灌溉工程等。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筹措资金2.6亿元,实施其它22项重点工程。
另外,安泽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确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生产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投入1000万元,扶持补贴专业村、种养大户,扩张有机蔬菜、高山绿茶、种桑养蚕、高效畜牧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打造“生态安泽”特色品牌,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盘活农村集体机动田、集体建设用地等,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开展生产要素市场化流转试点,探索承包、租赁、拍卖、招标等新机制,努力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工业生产着力推进煤焦产业优化升级进程,加快6座煤矿综掘、3座煤矿综采,以及岭底煤业有限公司、桦林煤业有限公司高档普采建设,实现煤炭工业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尽快奠基开工同世达200万吨二甲醚项目、永鑫焦化集中供气120万吨焦化项目;全面做好冀氏煤电项目、永鑫“321”煤化项目和马壁煤层气联采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壮大延伸煤、化、工产业,培育“替代支柱产业”。
在此基础上,该县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型利用”的要求,在资金、电力等方面对骨干煤焦企业和科技含量较高、辐射带动较强的企业予以重点倾斜,加快推进煤炭企业、焦化企业与化工企业的重组整合,重新修编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优势产业的“点、线、面”三维集群式发展。发展生态人文旅游业,制定具有权威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古色人文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教育基地旅游、乡土特色山庄农家乐游四大特色旅游景区控制性建设详规;精心组织筹划宣传推荐活动,召开旅游项目推介会,向外界宣传介绍安泽丰富多彩的生态人文旅游资源、景区和景点;拉长旅游链条,做好“吃、住、行、娱”等方面的配套工作;通过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发展路子,破解旅游融资难的问题,力求以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开发、高层次创新,做大、做精、做活旅游,全力打响“荀子故里、神奇安泽”的旅游品牌。
与此同时,安泽县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1500万元,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新产业、新村镇、新农民、新风尚、新机制的“五新型”新农村要求,在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上下工夫,集中连片完成第五村、兰村、双头村、良马村、小李村、刘村等3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五进村”、“五入户”活动。“五进村”,即绿化进村、路网进村、卫生所进村、文体场所进村和便民连锁店进村。“五入户”,即沼气入户、互联网入户、文化入户、科技入户和新风入户。此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要求,力争将马壁和荆村移民新村打造成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村”。
采取“县政府负责、乡政府组织、村委会实施、保洁员承包”的办法,全面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行垃圾及时清扫、定时清运、定点倾倒,切实解决垃圾围田、围村的问题。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通过“户集、村收、集中填埋”的方式,将集镇和村庄的垃圾统一处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