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和县枣业发展现状全县以发展红枣为主的经济林2.1万亩38万株,对300万株盛果期红枣进行了重点管护。400吨红枣保鲜库已投入使用,扶持新建红枣烤房60个。
6180亩有机红枣基地严格规范生产,5万亩红枣基地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红枣基地认证,“永和牌”红枣被评为山西名牌产品,红枣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成龄树达100多万株,2008年全县红枣产量达2010万公斤,亩产670公斤。红枣已成为全县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2008年全县红枣产业产值达6690万元,全县枣农人均红枣收入1683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总收入3963元的41.3%。目前仍存在红枣科学管护不到位,缺乏龙头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再加上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红枣减产、农民减收,枣农发展红枣的积极性受挫,产业发展面临困境。其次,项目管理体制不健全,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缺乏带动力强的大投资红枣项目和红枣产业。
二、红枣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一业兴带来百业兴,枣业的兴起带动了相关产业,促进了永和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全县红枣收获季节每天动用汽车20辆、农用三轮车500余辆,在收获及加工的40天黄金时节内,运输业收入达400余万;二是带动饮食服务业的发展,红枣收获加工季节,餐饮馆和夜市小摊食客爆满,用餐人员达1000余人,40天时间饮食服务业收入达330万元;三是促进了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每家需要加工劳力至少3人,为1300个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按每人每天劳动工资45元计,前后劳作40天,每人收入1800元,劳务收入达490.5万元;四是为本地经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就地致富的机会,全县红枣经纪人及枣商贩每天交易额达6万公斤鲜枣,每公斤按0.06元提成,每天可收入3万元,全县红枣商贩提成费收入达60余万元。红枣收获季节,各项相关产业,大大壮大了永和的经济力量。实践证明,红枣产业是永和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永和立足本县实际、发展永和经济的正确选择。
三、永和县枣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立了兴枣富民的发展思路。以产业富民为核心,着力推进以红枣、核桃经济林为主的特色农业。今年要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乡镇组织、部门监管、适当补贴”的原则,重点抓好红枣项目。县委、县政府为了做强做大红枣产业,提出了建设山西省红枣大县的目标,广泛动员群众,促进了红枣产业的迅猛发展。
第二,抓基地建设,进行合理栽植。从今年起政府每年出资100万元,发展经济林一万亩,林业中心做好规划管理、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各乡镇制定翔实的年度规划,组织群众实施,实现由政府大包大揽向群众自主发展转变。根据本县县情,综合土壤、气候等各方面有利因素,确立了村为重点的红枣建设基地。
第三,抓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科学管护。经济林发展的重心,由重栽植向重管护转变,每个乡镇确定1个—2个管护示范村,抽调、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经济林管护专业队,驻村包户, 明确管护任务,制定管护细则,定期分季节搞好防病、防虫、防灾、丰产等技术服务。努力建设一批科学管护的精品村、高产丰产的示范园,带动全县经济林的科学管护上水平、上台阶。同时,合理搭配早晚熟品种、推广抗裂性较强品种,建立红枣采收季节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和抢收制度,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红枣烤房使用率,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目前,全县已经成立多家红枣专业合作社,其中红枣专业合作社以红枣加工销售为重点,加强培训栽培管理技术,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为主导,积极创办庄稼医院和农民技校。加强对枣农的科技培训,已培训枣农1500余人,组织对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打造品牌。继续做好有机红枣认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年内6180亩有机红枣取得正式认证。积极扩大有机红枣基地建设规模,鼓励和支持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基地认证工作,提升红枣品质。组织开展系列化宣传推介活动,在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络,加大营销力度,叫响永和有机红枣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五,抓科技推广。历年来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外联洋专家,内请土专家,每年对枣农进行十余次科技培训,全面提高枣农科学管理水平。并以常村、阳城优质丰产示范园为样板,进行万人大观摩活动,通过培训,提高了枣农的科技意识,促进了枣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六,延伸链条。积极培育和引进红枣、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与山西汉波枣业有限公司的洽谈沟通,使企业尽快落户我县,扶持发展农村专 业协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经营大户,引导个体私营业主投资兴办加工企业,鼓励农户进行初加工,形成粗、中、精不同层次的加工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实现加工促升值。
第七,优化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发布了维护红枣购销秩序,严厉打击欺行霸市、欺客扰客行为的通告,在占地、用房、运输等方面为枣商提供优惠便利条件,得到枣商一致好评,使红枣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对枣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第一,发挥区位优势,建设红枣基地。红枣产业既是育林工程,又是观光农业,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宜栽植枣树的地方,要扩大面积、连片开发,使之形成规模。
第二,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促进红枣产业优化升级。要鼓励农民建立健全红枣专业合作社,现有的红枣专业合作社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新建的专业合作社要承担起对枣农的技术培训、田间管理、产品销售等重要职责,依靠科技促进红枣产业优化升级。要提高枣业合作社的组织程度,组建红枣销售集团,壮大经纪人队伍。
第三,培植优势企业,提高加工水平。政府要加大培植红枣加工企业的力度,着力发展一批规模企业,对小而分散的加工点,进行整合,扩大企业规模,创新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水平,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搞好红枣加工,加工出深受市民喜欢的优质红枣系列产品。
第四,打造红枣品牌,促进枣业发展。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我市红枣品牌。同时,要开展招商引资、技术交流、产品营销活动,积极促进红枣专业集散市场的形成,促进枣业的蓬勃发展。(永和县政府办公室 吴颖瑞)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