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带头踏实苦干大宁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一班人严格按照有关农业综合开发各项政策法规,结合大宁县的实际情况,深入各乡镇、农村,在田间地头、农家炕头与百姓们亲切交谈,倾听农民呼声,了解村情民意,谋划致富门路,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优势,资金优势,努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受百姓欢迎。在各项工程建设中,他们严把质量,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力争把好事做实,实事办好。他们聘请专家制定长远规划,积极研究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尽可能地争取上级支持,为全县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在工程招投标中,针对大宁县小,人情重,熟人多,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他们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坚决把住人情关,顶住说情风,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真正把工程交给技术力量雄厚,资质合格,讲信誉的施工队,为提高农发工程建设质量打好了基础。
为搞好监理工作,他们根据山区农发工程涉及面广,工程小而散,施工季节性强和工程启动早,监理人员到位迟,部分原始资料保存不完善的特点,制定了监理工作延续制度,在监理人员不到位的情况下,由工程技术人员暂行代理职责,监理人员到位后,整体移交资料,确保第一手资料完整、真实。从2008年开始,监理对项目资金的控制,与报账制结合,纳入了报账制流程,凡支出必须由监理签字把关,监理不签字,项目法人不能签字支出。
因地制宜发展基地他们通过深入考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项目启动后,采用政府补贴,项目支持的办法,免费发放优质桃树苗,聘请专家全程技术指导,扶植思想解放,积极性高的农户首先栽植,使栽植户真正从项目中得实惠、获利益,由此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让项目区老百姓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产业发展的行列中。通过利益驱动,项目区共发展有机桃3000亩,黄金梨500亩,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整合资金集中治理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们围绕“整合项目出效益,集中资金办大事,发挥优势促提升,办好示范带全面”的指导思想,坚持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大力整合各类支农项目,实施基地带动、项目联动、上下齐动。在项目实施中,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建立各尽其能、各建其账、各记其功的工作机制,实现了支农资金的捆绑效益和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凸显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今年共整合各类支农资金86万元,彻底改善了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加快了项目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创建品牌服务百姓针对发展有机桃生产基地的需要,太德乡桃业协会注册了“天德”牌有机果品商标。项目区无任何工业污染,桃园管理不上化肥,不打农药,浇灌水源为天然泉水,商品桃个大,口感好,营养丰富,分早、中、晚品种,销售时间长,上市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曾被山西省体育局选入奥运会专用食品。为解决桃农的后顾之忧,农民合作组织牵头与隰县天天饮料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保证了果农的利益,更加增强了项目区农民发展桃业的信心。
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大宁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已完成投资28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88万元,农民自筹100万元。全县共平整土地300亩,新修机耕路6公里,改良土壤2000亩,修复加固蓄水池1座,建设淤地坝10座,建设水保林2000亩,建设防护林100亩,培训农民300人次,发放资料300份。示范推广项目一个,项目区共发展有机桃3000亩,黄金梨500亩,并且全部实现了管道输水灌溉,引进精准农业灌溉信息化系统,解决节水灌溉的核心问题,使灌溉投入与产出比例最优化;缩短了灌溉周期,避免灌溉高峰期抢占水的问题和排队插队等引起的灌溉纠纷,保证了绝大多数农户的利益,有利于和谐睦邻关系;实现区域水资源均衡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建立高速信息平台,以市场为向导,加强了农户与市场信息的互通,使农民群众的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效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侯耀强 张栋宏 尉林平)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