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战场

2011-09-29 08:2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午后,戴好安全帽,“全副武装”的记者跟随汽机专工王力走向了1号机组的施工现场。王力已在霍电打拼了18个年头,对于这里的一切,他是再熟悉不过了。沿途,注意到记者对眼前这些庞然大物一脸的懵懂与困惑,他如导游一般不断地答疑解惑:“这边是汽机房、那边是空冷岛……”“以这个锅炉为界,左手边是2号机组,右边就是1号机组……”听着这些专业的电力名称和术语,记者顿生隔行如隔山之感。
“这里是13.7米平台,也就是1号机组的汽机房。”顺着王力的指引,记者看到一台有3米多高,外形颇似油罐的物体,右侧还牵引着3个缸状的容器。“油罐”上方,几名工人正在紧张忙碌地作业。孙文告诉记者,这个就是1号机组的核心构造——汽轮发电机,位于它后方的,是一个高压缸和两个低压缸,所谓的600兆瓦的额定输出功率,最终全要靠这个“家伙”完成。一脸稚气的孙文今年只有23岁,隶属于1标段施工单位——山西电建四公司工程指挥部综合科。
“王强,你过来一下。”紧接着,孙文又为记者介绍了一位常在一起打球的好友——汽机工王强。比孙文还小两岁的王强去年年底才进入1号机组工地,问及选择做汽机工的缘由,王强笑了笑说:“我爷爷以前就在这里干过,大学毕业后,他极力推荐我到这里锻炼锻炼。虽然汽机工不像锅炉工等别的工种一样需要高空作业,相对比较安全,但这个工作确实特别锻炼人,到这里快一年时间了,我感觉自己获益匪浅。”走出汽机房后,我们的下一站更具挑战性:同王力、孙文一道搭乘施工电梯直升至82米平台,体验一下锅炉工的高空作业。踏上平台后,记者不禁感到一阵晕眩。前后左右各种管径的管道纵横交错,通透的钢管地板之下,下界风景一览无余。在这种环境下常人走路都有些战战兢兢,锅炉工高空作业的难度可想而知。毕业于太原电校的赵琦就是一名高空“蜘蛛侠”:“我在上面主要就是负责大风箱和保温工作。”
“长期高空作业,对于心理素质应该要求很高吧?”记者问。“那是当然,特殊的工作环境,对锅炉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22岁的赵琦说。难以想象,这个年轻人提及高空作业时竟是一脸的轻描淡写、举重若轻。一番采访下来,记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霍电的基建工地上汇聚了一大批20出头的小伙子,艰苦枯燥的工作环境,他们又能靠什么来调剂呢?孙文告诉记者:“事实上,集团内部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有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等,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记者了解到,虽然生活区的住宿条件可能稍显简陋了些,但精神生活方面绝对称得上是丰富多彩。生活区里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台球等体育设施,在食堂二层还有一个图书室,基本上可以满足年轻人学习、娱乐的需求。
不知不觉间,当天的走基层采访活动就要暂告一段落了。坐在返程的车上,记者的头脑里浮现的还是那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年轻面孔和超越常人的工作热情。这里是一个年轻的战场,记者期待着能有机会故地重游,再来看看这些可爱的机工。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