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炳俊 李改霞)为切实做好县域内古建筑及其他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曲沃县积极探索认领修复保护古建筑及其他文物古迹的新办法,出台了《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首批企业家认领修复保护西海村龙王庙、义城村黄帝庙、神泉村黄帝庙成功签约,走出了一条企业家认领修复保护县域内古建筑的新路子。
曲沃,是春秋晋国早期及晋文公称霸时的都城,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富。近年来,曲沃县文物部门在修复县内四牌楼、感应寺砖塔等古建筑时,县财政出过钱,企业家赞助过,干部职工捐助过。但这些办法对于县内众多急需修复和保护的古建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据该县文物部门负责人介绍,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曲沃县登录的文物总数达55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41处。按规定,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级会拨专项保护资金,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资金全部由县里自筹。修缮的资金数额庞大,全靠县政府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况且每一座古庙修复下来都得几百万元,另外,修复好了,谁来保护?一连串的问题,令人理不出头绪。
面对如此让人头疼的事情,曲沃县分管文物工作的领导和县文物部门负责人借鉴安徽黟县、浙江金华和广东开平等地的做法,于2010年上半年起草了《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并上报县政府、临汾市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征求意见。
2010年10月28日,修改后的《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经曲沃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生效实施。在曲沃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负责人的积极引导下,企业家黄文生、畅义龙,企业家、县政协委员巩代生、赵金有4名企业家和县文物部门负责人经过多次协商,按照《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达成认领修复保护西海村龙王庙、义城村黄帝庙和神泉村黄帝庙意向。
今年6月14日,曲沃县在西海村举行了企业家认领修复保护县级文物签字仪式,企业家黄文生、畅义龙同西海村村委会和县文物部门分别签订了认领修复保护西海村龙王庙协议书,企业家、县政协委员巩代生同义城村村委会和县文物部门分别签订了认领修复保护义城村黄帝庙协议书,企业家、县政协委员赵金有同神泉村村委会和县文物部门分别签订了认领修复保护神泉村黄帝庙协议书,他们同时拿到了文物认领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认领修复保护的合法性,这在我省尚属首次。
按照协议规定,此次古建筑认领修复保护,不需要出认领费,认领人负责古庙的30年维修、保护费用,其间的收益全部归他们个人所有。根据《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认领建筑的用途只可做居住、游览场所或博物馆。如果变更用途,须县文物主管部门征得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并获得当地人民政府批准。期间,建筑的产权不变,认领者不得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所有的修缮,须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而且必须由文物部门认可。认领期满,无条件归还古建筑的使用权、经营权。
黄文生和畅义龙认领了西海龙王庙,村干部和村民燃放鞭炮,表示赞成。他们自豪地说道,“自从认领西海龙王庙以来,我们一方面请人绘制修复施工图纸,一方面联系有资质的施工队。经文物部门审核批准后,第一期投资200万元修复工程即可开工。”
9月23日,在义城村黄帝庙和神泉村黄帝庙,企业家、县政协委员巩代生和赵金有先后告诉笔者,这一段他俩也没闲着,他们的修复方案都在等候文物部门审核、批准。
【责任编辑: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