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市质监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按照“保安全、促发展、强基础”的工作要求,坚持解放思想,狠抓落实,不断提升工作有效性,全力服务经济发展。
强化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2011年,市质监系统紧贴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开展了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和小麦粉生产加工企业、洪洞腐竹生产企业等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工作,有效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了调查摸底,进一步掌握了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现状,形成了《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调研报告》,对下一步解决小作坊监管问题奠定了基础。还组织开展了肉制品、调味品、蜜饯、白酒、月饼、桶装水等产品专项整治以及严防含“罗丹明B”,苏丹红等原料进入涉红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等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4180余人次,车辆1800余台次,检查食品企业2320家次,立案查处102起。
上下联动,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2011年,市质监系统深入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专项行动,通过进一步完善方案,制定措施,全面排查,扫除盲区,排除隐患。截至目前,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检查人员3995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949家,检查设备6645台,发现隐患808处,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434份,立案查处133起,确保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无事故。首先,他们通过动员全系统力量,对全市特种设备再次进行底数摸排,逐台登记、建立台账,确保了每台设备都能纳入监管视野。其次,突出监管重点,加强了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监管。第三,破解监管难点,以提高液化气瓶报废率和检验率为抓手,以气瓶充装单位为载体,狠抓气瓶隐患的排除。2011年共检验气瓶36654个,报废5116个,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第四,扫除监管盲点,加大了对学校、宾馆、浴园、小作坊等地小锅炉的排查力度,共排查168个单位的293台设备。
打假制劣,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全市系统坚持“源头抓质量、源头抓打假”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打假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11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246人次,立案案件455起,其中万元以上案件156起。查处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316.5万余元,端掉制假窝点31个,为消费者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37.5万元。
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对经济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强化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严格证后监管工作。到目前,市质监系统完成了对全市175家获证企业第一次证后监管工作。对水泥企业存在的计量不足、粉尘无组织排放、化验室不能有效运行等问题和危化品企业存在的产品出厂不检验、检验不合格产品出厂等问题的6家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同时,和全市175个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签订了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书。其次,开展名牌产品推选和质量信誉等级企业评定工作。
从2011年9月中旬开始,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评审组,对2011年申报名牌产品的企业和质量信誉等级企业进行现场评审,初选出符合条件的质量信誉等级AAA级企业3个,AA级9个,A级38个,候选名牌产品企业9个。
贴近民生,服务社会,全面加强基础性工作。
全市质监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贴近民生为重点,扎实开展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工作,努力服务经济发展。标准化工作以推进“农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工作为重点,指导帮扶蒲县马铃薯、霍州蔬菜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完成了蒲县国家级马铃薯栽培示范项目第一年建设和年度检查工作。2011年,还在全市范围尝试培育一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调研,初步形成了以永和红枣、隰县梨等具有独特地域优势的农产品示范项目、以乡宁酿造葡萄、尧都生猪养殖、洪洞山鸡养殖等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农产品示范项目和以浮山小麦、古县小米、曲沃核桃等传统农产品示范项目三大类构思。在企业标准化工作上,完成了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的考核验收准备工作和霍州煤电集团煤化多经公司6种产品的采标工作。同时,加大了旅游标准化工作力度,目前以洪洞大槐树为代表的“根祖文化”标准体系已建立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然景观”标准体系正在创建之中。(记者 李晓琳)
【责任编辑: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