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京惠平 胡文波) 盘点3年来吉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一组组数据令人振奋,可以充分领略到一个转型跨越、快速争先的幸福、和谐吉县已经在壶口岸畔悄然崛起、蓄势腾飞。
财政收入增幅领航全市。从2009年起近3年来,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全市前列、财政收入增幅连续3年位列第一。2009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276万元;2010年,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达到1.0176亿元,跨入了“亿元俱乐部”;2011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5605万元,争先进位态势日趋强劲。
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攀升。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9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3.2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06元;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3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428元,为人们幸福感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创优环境给力招商引资。该县通过打造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透明高效的法制环境、安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诚信文明的人文环境,致力营造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全力推进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3年来,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3个,总投资合计312亿元,涉及煤炭、化工、电力、旅游开发、装备制造等10多个领域。
招才引智抢占人才高地。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双百人才”计划,一方面通过与山西大学、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姻,实现“校县共建”,通过联合办班、委托培养、选派挂职等形式,实施百名优秀年轻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另一方面采取公开招聘和开辟绿色通道等办法,实施了急需的卫生、城建、规划、果业、法律等方面的百名人才引进工程;每年投入百万元,设立了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建立人才信息库,储备人才千余名。
项目建设强劲驱动经济。3年来,该县争取国、省投资资金3.52亿元,实施了总投资为53.6亿元共180余项的重点工程,完成了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民生事实,强力拉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2年,该县又敲定重点工程项目90项,总投资5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8.5亿元;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规划了2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84项,总投资983亿元,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后劲。
“一县一业”致富一方百姓。3年来,该县新发展苹果6万亩,全县苹果总面积发展到了28万亩。目前,果业收入占农业收入85%,84.8%的耕地栽植苹果,80%的农户从事果业生产,农民82.3%的收入来自苹果。2011年,全县生产优质苹果16万吨,产地销售斤均价格又创新高,全县苹果总产值达4亿元以上,果农人均苹果收入突破5000元。
园区承载工业崛起重任。该县境内地下均有深厚煤层,预计储量100亿吨以上,煤层气储量约1000亿立方米。近年来,吉县以“原煤不出境”为目标,以工业新型化为要求,以园区为载体吸引项目,启动了总投资131.9亿元的500万吨煤电材一体化项目,积极争取华晋焦煤明珠500万吨煤化工工业园区和500万吨配煤中心建设,投资5亿元的中石油煤层气开发一期工程正扎实推进,已完成钻井130余口,实现了城市用气零突破,引进华能集团和大唐公司,开发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正进行前期测试,同时,全力以赴做好古贤大坝工程建设配合工作,全面寻求一条集约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旅游开发盘活全县经济。吉县有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瀑布、抗战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旧址克难坡、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柿子滩古人类遗址、北魏隋唐等历代摩崖石刻、相传人类始祖创造婚育文明的人祖山、风光秀丽的管头山等人文自然景观。文化旅游汇集了人气、聚旺了商气、激活了财气,目前,全县全年旅游收入已达12.16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12%。
文化产业引领转型发展。该县组建了黄河壶口旅游开发公司、克难坡旅游开发公司,积极支持人祖山文化旅游公司开发人祖文化,筹建人祖文化博物馆,支持壶口原生态唢呐参加了西安世博会展演。2011年,该县文化产业产值已达5200万元,占全县GDP的3.2%。
节能减排呵护生态环境。圆满实现了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6%,综合污染指数1.058,全市排名第一,并首获山西省环境保护奖,加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63天,生态环境优美,天然氧吧宜人。
“爱心集结”引领社会风尚。全县倡导和开展了“爱心集结”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各种特色的志愿服务队29个,围绕扶危济困、环境保护等6大方面,助老、扶残、济困等18个层面的主要内容,动员人们广泛参与,树立道德标杆,延伸爱心链条,为创建“幸福吉县、和谐家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