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跨越中当好排头兵

2012-03-21 07:2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高秀云 李晓琳)抓煤炭就是抓经济,抓煤炭就是抓发展。煤炭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2012年,是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五年再造一个新临汾,十年达到小康水平,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责任和期盼。临汾煤炭如何在我市转型跨越发展中担当责任、当好排头兵?在全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全面收官的形势下,煤炭系统如何更好地行使监管职能,确保我市煤炭企业长治久安?近日,记者走访了市长助理、市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延峰。
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王延峰作风干练、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去年12月初担任煤炭局局长至今,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王延峰走基层、下矿井,研究方案、制定措施。结合煤炭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和全市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他先后启动了煤炭系统引申思想作风纪律整顿的“大学习、大讨论、大整顿、大提高”学习教育活动,以及全市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他用他的智慧勾画着临汾煤炭发展的蓝图,用他的足迹丈量着我市煤矿安全生产的步履。说起临汾煤炭,王延峰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他感慨地说:“‘以煤为基’的产业格局,决定了我市煤炭强则临汾强、煤炭兴则临汾兴、煤炭转型跨越成则临汾转型跨越成。”
王延峰说:“煤炭工业的重要性不但决定了我们要必须立足煤、延伸煤、发展煤,在煤上做文章、在煤上下工夫。还决定了煤炭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要勇于坚守使命、敢于担当,不怕风险;要扑下身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
“当前,我市煤炭工业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兼并重组胜利收官,煤矿大面积建设正在进行,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直接影响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王延峰认真详细地为我们分析了当前全市煤炭发展的现状。他说,目前,我市煤炭工业正处在四个时期:一是安全压力加大期。全市129座煤矿110座转入基本建设,而且大部分延伸到下组煤。有产能没产量,有数量没质量。全市129座矿只有19座六证齐全,产能1371万吨,加上霍州煤电1450万吨产能,绝大多数只有3000万吨产能。要保证全市转型跨越发展至少不能低于5300万吨产量,缺口很大。其次是建设矿井数量多,地质条件更加复杂,而且,懂得建设管理的专业人员少,施工、监理队伍良莠不齐、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底等等。总之,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大。再加上蒲县宏源集团北峪煤矿“2·19”事故的发生,更是雪上加霜,把安全逼到了悬崖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二是安全工作疲劳期。“12·5”事故以后,我市煤矿安全形势趋于好转,连续4年没发生10人以上的安全事故,连续3年多没发生3人以上的安全事故,致使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松懈思想,放松了安全管理,出现了厌战情绪、应付现象,乐于听汇报、看材料,习惯于遥控指挥。实际上与其他地市相比,我们的安全保障能力还有距离,无论在矿井技术装备上,还是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状况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三是后整合时代艰难期。重组整合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有许多遗留问题急需解决。四是煤炭工业发展的迷茫期。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炭工业告别“小煤窑”时代进入现代化大矿时代。部分煤矿迷失了发展方向,不知道向哪里发展,如何发展,在长远发展和眼前利益问题上患得患失、摇摆不定。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困难与希望总是同在。王延峰信心满怀地说:“在正视差距和不足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看到做好煤炭工作依然具有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煤炭工作,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已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为煤炭工业的转型跨越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二是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我市优质主焦煤的稀缺优势,为煤炭工业的转型跨越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有雄厚的资金和人才优势。临汾30年煤炭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为临汾积累了雄厚的资金,锤炼了许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培养了一大批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仅这次兼并重组,置换出300多亿元闲置资金,为煤炭工业的转型跨越提供了资金保障和人才支撑。”
谈到下一步煤炭工作,王延峰告诉记者,今年,全市煤炭工作将按照“矿井现代化、矿山新型化、矿区城镇化、矿域生态化”的总体目标,把我市煤矿安全工作做实,基本建设矿井做优,煤炭产品做精,煤炭行业做强,大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以资本为纽带、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以共赢为目标全力打造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5000万吨级以上的全国优质主焦煤“航母”和转型示范“旗舰”,实现由单一的炼焦煤基地向煤电基地、煤焦化基地、煤化工基地、煤炭现代物流基地转变,由煤炭资源城市向新兴产业大市和循环经济强市跨越。具体目标为:1.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和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省煤炭工业厅和市政府控制指标以内,杜绝重大以上事故发生。2.煤炭生产目标:原煤产量达到5300万吨。3.整合矿井基本建设目标:本年度新增投资18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20亿元。完成矿井基础建设任务的80%。全年实现22座矿井联合试运转,其中12座矿井竣工投产。4.行业发展质量目标:生产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100%,掘进机械化程度80%,煤炭资源采区回采率70%。5.人员素质提升目标:全市煤矿企业“六长”和副总工程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5%以上,中级以上职称达到60%以上;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煤炭专业中专学历达到10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25%以上,初级以上职称达到80%以上。
为了保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全市煤炭系统今年将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四化”引领,把煤炭工业做强做大。煤炭在临汾独特地位,决定了临汾煤炭行业必须率先转型跨越。“矿井现代化、矿山新型化、矿区城镇化、矿域生态化”是我市煤炭行业转型跨越的必由之路;二是强化责任,把煤矿安全工作做实做细。煤矿安全生产没有捷径,安全生产不存侥幸。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高度警觉,如履薄冰、从零开始、坚持不懈地抓安全。要全面落实有关安全监管、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七个十条规定,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三是对标一流,把矿井基本建设做精做优。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全市大多数煤矿已进入大规模的建设改造期,基建任务十分繁重。各级政府必须抓住“项目落地年”这个难得的机遇,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扑下身子抓建设,全力以赴促发展;四是稳产高产,把煤炭产能产量做大做足。今年,工作的着力点是煤矿的复工复产和提能达效,要加快煤矿复工复产进度、加强煤矿生产管理和推进煤矿“两化融合”建设;五是保价提效,把煤炭经济经运行做稳做活。要按照“定量、稳价、提效”思路,充分发挥我市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和稀缺资源的优势,掌握主动,占领市场,提升效益;六是凝聚精神,把煤矿安全文化做深做广。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炭工业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全行业要大力实施文化强煤工程,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弘扬“煤炭精神”。
王延峰表示:2012年,临汾煤炭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自强不息的信心,负重赶超的毅力,攻坚克难的意志,知耻而后勇的决心,鼓起时不我待、敢为人先的勇气,激发负重爬坡、敢创一流的胆气,保持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的锐气,知难而进,敢于担当,全面开创煤炭工业安全转型跨越新局面,为建设新临汾做出新贡献。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相信在王延峰一班人的辛勤努力下,在全市煤炭系统上上下下的无私奉献中,临汾煤炭行业定会劈波斩浪、乘胜前行。
天时、地利、人和皆已具备,全市煤炭产业的春天就要来到了。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