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丁陶美如画

2012-07-12 11:1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活动开展以来,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抓住关键,突出难点,全力推进治乱、治堵、治污和建立长效机制的“三治一建”工作。古老的丁陶大地吹响了“向陋习宣战,建美好家园”的嘹亮号角,掀起了新一轮环境整治热潮。
襄汾县主要领导态度鲜明,全力支持;分管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各部门、社区和工矿企业,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集中力量,全面清理了县城周围、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农村大街小巷和公共场所的剩余垃圾;突出整治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四乱”现象;规范了沿街沿路单位、商铺、、住户卫生管理;清理了交通沿线、乡间小路、田间地头的“白色污染”;规范了康祥苑等居民小区、独立机关大院以及集贸市场的卫生管理工作,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县里成立了专门的督查组,由副县长张青云任督查组组组长抽调县纪检委精干力量担任成员,进一步调整强化了督查力量,对城乡环境清洁工程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年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依据。实施每月一评比制度,月底在县电视台公布评比结果和经费花销明细表,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评选流动红旗单位、乡镇的主要依据。对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单位,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开曝光,形成了环境建设工作环环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的工作格局。
在实施“城乡环境清洁工程”过程中,该县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落实了环境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累计投入2960万元,实施了环境卫生的集中攻坚,同时每年按照300万元的标准将环境卫生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建立了保洁员管理制度。择优选聘了1860名保洁员,根据县城、乡镇、农村所在地和主要交通干道,兑现不同的工资补贴标准;三是实行了垃圾池和垃圾填埋场建设审批制度。搞好规划,明确标准,对全县新改建的垃圾池、垃圾填埋场的规划选址、建设标准等进行了达标验收;四是完善了各部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该县财政局制定了城乡环境卫生经费管理办法,爱卫办制定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细则和督查办法,住建局制定了环卫设施管理、县城道路保洁等制度,商务局制定了集贸城卫生管理制度,农业开发办制定了农农市场卫生管理制度;五是制制了考核评价制度。按照“一周一督查、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评比”的办法,对各乡镇、各单位的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获得流动红旗的乡镇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的责成主要负责人通过电视进行公开表态。
两年环境整治成果显著。截至目前,襄汾县共清理垃圾301106立方米;粉刷墙面882560平方米;整治路面、路路518.9公里;拆除违章建筑3010处;整理规范广告牌匾2940处,刷洗小广告1600处;补栽各类苗木276830株,补种草坪20028平方米;新砌围墙5500米,修复破损路面2200平方米、人行道5200平方米。城乡“脏、乱、差”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进一步增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更加健全。2010年和2011年年襄汾县连续两年被授予“省级卫生县城”和“城乡环境清洁工程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樊朋展】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