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进一步了解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临汾调查队对全市17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涵盖了炼焦、钢铁、化工、建材等9个主导行业。17家企业营业收入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近50%,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市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1.近八成企业设有信息化管理机构。据调查统计,17家企业中,有13家建立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机构。11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有相关应用。多数企业信息化工作有组织保证并能稳步推进。
2.企业信息化队伍以本科以上技术人才为主。据调查统计,2011年年底,17家企业管理人员4066人,其中,信息化管理人员221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5.4%。在信息化管理的221人中,大学本科137人,硕士6人,占信息化全部管理人员的65%。大学本科以上技术人才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3.六成以上企业网络建设与应用较好。调查显示,17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外网网站并有很好应用,占到65%,有11家企业做到内外网互联且有较多应用,占到65%。
4.九成以上企业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据调查统计,17家企业中,有16家备有防病毒软件,占到94.1%,11家企业装有软、硬件防火墙,占64.7%,8家企业有存储安全管理系统,4家企业建有邮件安全系统。调查显示,企业对网络安全有一定的重视,也建立了一些相应制度。但从网络安全现状看,在制度上缺乏深度,在应用上缺乏广度,距离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还有差距。
二、信息化运用效果情况
此次调查涉及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的主要领域。调查显示: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其业务处理流程不同,实现信息化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1.企业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三项系统信息化应用程度居前三位。调查显示:在调查的9大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17家企业中有15家全部或部分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占88.24%;10家全部或部分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化,占58.82%;9家全部或部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占52.94%,前三位信息化应用企业均在半数以上。
2.近九成企业认为信息化对企业财务决策水平有明显改善。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因此,企业也比较重视。调查显示,在15家建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中,7家企业认为信息化对企业财务预测决策水平有明显改进,8家企业认为改进比较明显,共计占88.2%。有10家企业认为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系统报表时间上有明显改进,5家企业认为改进比较明显,共计占88.2%。
3.五成企业认为信息化在改善企业采购、供货、库存等管理方面作用明显。据调查统计,17家企业中,认为信息化对企业采购周期缩短50%以上的有2家企业;认为信息化对企业存货加快周转3倍以上的有2家,1倍——3倍的有6家,共计占47.1%;认为信息化对企业库存降低50%以上的有3家,30%——50%的有6家,共计占52.9%。
4.电子商务在部分企业起到明显效果。据调查统计,10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中,2011年企业实现网上销售收入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0%以下的有5家,占比10%——20%的有2家,占比20%——30%的有3家。调查显示,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了可喜变化,但电子商务仍处于初步启动阶段,网络营销、在线销售和在线支付等应用不够深入。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评价与分析
1.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较低。调查显示,17家企业中,有8家企业信息化建设达到中级水平,即有企业综合管理和所有资源优化配置的集成系统应用。有53%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仅为初级。从企业信息化进程看,无论是基础性管理系统、综合性管理系统,还是电子商务,除财务管理系统应用较好外,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整体效果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2.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尽合理。据调查统计,17家企业2011年信息化技术类固定资产占企业固定资产总额0.5%。用于信息化建设投资占全部营业收入比重仅0.06%,而据有关专家统计,一般投资占比正常适度水平应在0.6%-0.8%之间,发达国家达到1.2%。另外,17家企业2011年信息化建设投资3935万元中,其中硬件投资2871万元,软件投资1064万元,整体上存在“重硬轻软”现象,企业信息化投资和发展不平衡。
3.资金紧缺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据调查统计,17家企业中有15家企业认为资金紧缺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占到88.2%。调查显示,17家企业2012年信息化建设投资预计0.25亿元,低于2011年投入水平,呈下降趋势。
4.人才和技术缺乏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普遍阻力。调查显示,41.2%的企业认为企业缺乏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员无论是质还是量上都不能满足今后信息化发展需要。
5.企业认知程度不足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从调查结果看,30%的企业反映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存在认识偏差问题,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技术工程,是技术部门的事,只想节约而不想以信息化带动节能降耗、提高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认知上的不足导致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推进不力。
四、加快推进全市企业信息化的建议与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和全过程的共同参与才能在“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推进信息化工程。
1.针对目前全市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和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统筹规划,研究具体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大实施力度,加快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
2.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融资力度。一方面,鼓励企业开拓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另一方面,政府提供资金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工业企业信息化给予支持。
3.加快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支撑配套环境。调查显示,有58.8%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制定企业信息化评估标准和支撑配套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企业需求,建立相应机制和推进平台,确保企业及时了解国家相关信息化政策和行业信息化动态,促进企业间及时交流。同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推行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与政府有关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4.加快推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人才招聘和培养机制,并充分利用人才优惠政策,定期引进和补充高层次的信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和组织应定期举办同业信息化研讨会,交流和推广最新信息化技术。
5.增强推进信息化的意识。一方面,企业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规划信息化发展,重视信息化发展,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实施力度,特别是要切实实现企业体制、技术、管理创新,才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王磊)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