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大音乐学院举办临汾籍小号演奏家张新林学术讲座侧记

2017-10-18 09:47: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为家乡学子讲学,我很高兴”

——山西师大音乐学院举办临汾籍小号演奏家张新林学术讲座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10月12日下午,山西师大音乐厅。

  时针指向4时,他来了,笑容可掬,天然带着亲和力。

  “我是45年后重回师大,变化太大了,环境更好了,我都认不出来了。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汾人,这里有我的亲人、我的发小,感谢山西师大音乐学院校领导,感谢我的学生们。”一句话,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原来,他就是咱临汾人啊。

  他是张新林,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小号演奏家、教育家。就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他受邀回到家乡临汾,来到山西师大讲学。他说:“为家乡的学子讲学,我很高兴。只要我讲的能对同学们有帮助,能开阔视野,促进大家成长进步,这样就很好。”

  静水流深,有的人看起来波澜不惊,其实内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翻开张新林的履历,可以用“丰富、励志”来形容:1971年至1975年考入临汾艺校音乐班学习小号;1978年至198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朱起东教授、朱工主教授深造;1991年至1993年赴日本京都艺术大学留学;1994年至199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师从管弦系柏林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他先后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室内乐课程、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小号专业外聘教师、南昌大学外聘教授,还兼任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电影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陕西省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首席和客席小号演奏员。除此以外,他还担任中国小号联合会秘书长等多个社会职务,一系列炫目的头衔和他谦逊和蔼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们往往以为,搞音乐的都是天才,实际上天赋只占很小的部分,后天的努力非常关键。”张新林给听众带来的讲座题目是《音乐表演技术技巧与理论研究》。题目看似很大,但他的破题方式却是如此轻松简洁。做音乐首先要端正态度,用后天的努力,用锲而不舍的学习成长来攀登艺术之路,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他向听众讲起自己的经历: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没有音乐基础和家庭背景,但是少年早慧,喜爱观察,乐于思索,感悟力强,对音乐天然痴迷。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也曾落榜,也曾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心无旁骛,学无止境,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最终小号演奏达到国内顶尖水平,多次为中央及地方电视台录制室内乐和小号独奏节目,先后在北京、西安、潍坊、武汉、重庆、成都及日本、法国、荷兰、德国等地成功举办铜管五重奏以及小号独奏音乐会。术业专攻之余,他热爱文学,兼修美学,打下多元化的文化基础,并著述颇丰,先后发表论文近20篇、专著5部、译著1部,所教学生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什么是最好的表演方法?大家都喜欢就是最好的表演方法。”大道至简,高深的道理在他的口中变得浅显易懂,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声音美包括什么?自然、流畅、饱满、气息均匀。还有什么,声音要有内涵。”围绕什么是声音的内涵,他与同学们展开亲密互动,“一不小心”就把大家的思维从音乐表演延伸向艺术审美层次。兴之所至,他弹奏钢琴、吹响小号、且演且唱、谈笑风生,使大家在妙趣横生的讲座中提升了音乐理论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融理论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炉,引领听众从音乐表演“技”的层面升华至“道”的层面,听众席上不时发出欢声笑语。一位师大音乐系的女生表示,今天近距离听到大师的课,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

  “此次我们举办张新林音乐讲座活动,目的就是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谈起举办讲座的初衷,山西师大音乐学院院长孙鸣如是说。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